人民網 >> 理論 >>
周新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問題研究
2013年07月29日16:43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們最終是要徹底取消財產性收入的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財產性收入是初級階段分配領域的現象,不能把它凝固化、永恆化。隨著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級發展,財產性收入是要逐步消失的。

現在有一種傾向:隻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談未來社會的發展,未來的奮斗目標,仿佛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將是永遠存在的,私有制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因而資本收入也將永遠存在。那些主張私有化的人甚至提出,私有產權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那麼憑借私有財產獲得收入也會是永恆的。

應該旗幟鮮明地指出,財產性收入是歷史的、暫時的現象,我們最終是要取消它的。當然,取消財產性收入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不能急於求成。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取消財產性收入、尤其是要徹底消滅資本收入的,但在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還不能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保留和維護財產性收入(包括資本收入)。然而今天我們保護財產性收入、保護資本收入,是為了將來徹底消滅私有制、徹底取消財產性收入、尤其是剝削收入,而不是使它永恆化。我們是利用私有制,利用資本收入,調動私營企業主的積極性,發展生產力,為最終消滅私有制、取消資本收入創造條件。

關於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一個重大問題,關系到我們黨能否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按照鄧小平的意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們就應該著手解決如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時至今日,再拖延解決,勢必嚴重脫離群眾,危及黨的執政地位。

馬克思主義認為,隻有消滅資產階級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即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才有可能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在分配領域必須實行按勞分配,任何人隻能憑借勞動取得生活資料,其他生產要素都不能參與分配,“不勞動者不得食”。盡管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是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它在使用價值的創造中有著自己的貢獻,但在公有制條件下,由於生產資料是共同佔有的,任何人不能憑借生產資料來參與分配,也就是說,生產資料不是參與分配的一個要素。實行按勞分配,雖然由於勞動能力不一樣、贍養人口不一樣,人們的生活還會有一定的差別,但是由於排除了生產資料參與分配,人們隻能憑自己的勞動獲得消費品,這就不會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更不會出現一極財富積累、另一極貧困積累的現象。

理論與實踐都表明,公有制以及由它決定的按勞分配方式,為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奠定了基礎。隻有積極發展公有制經濟,鞏固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創造條件。有一位身居高位的人,罔顧事實,硬把我國社會主義的國有經濟說成是產生兩極分化的根源,認為取消國有經濟、實行私有化才能消除兩極分化,這種觀點,不僅沒有理論根據,而且同現實完全背道而馳。一個最起碼的事實是,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幾乎是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而且國有經濟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主要部分,那時根本沒有兩極分化現象﹔現在,國有經濟的比重已經下降到了整個國民經濟的三分之一以下,卻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顯然,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和擴大是同公有制經濟比重的下降、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比重的上升分不開的。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的分配制度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不能完全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這是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通過改革加以解決的。但絕不能利用國有企業工資制度中不完善、需要改革的具體問題,來否定國有企業分配制度的根本性質,更不能把這些具體問題上綱為兩極分化,進而否定國有經濟。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71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責編:陳惠照(實習)、趙晶)

相關專題
· 《政治經濟學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