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更應該強調保障和增大勞動收入
在當前條件下,更應該重視保障和增大勞動收入。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追逐剩余價值是它們的本性。在我國,從實際情況看,工資低於勞動力價值、利潤侵佔勞動報酬已經成為非公有制經濟的普遍現象。我們不來分析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只是用一些資料來說明這一現象。
據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全國國有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4089元,私營企業為9282元,農民工月工資為639元,私營企業職工的工資相當於國有企業的65%,農民工的工資為國有企業職工工資的45%。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在那裡,絕大部分是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而當地農民工工資12年每年僅增加5.1元,扣除物價上漲的因素,實際工資是下降了。2007年,全國工資總額2.8萬億元,國有企業發放1.62億元,佔57.6%﹔其他經濟成分發放1.18萬億元,佔38.5%。但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僅佔全國城鎮就業總人數的21.8%,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佔70%。可見非公有制經濟勞動者收入低到什麼程度。
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利潤卻飛速增長。2006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60億元,比2000年的189.6億元增加了8.84倍,在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由4.3%上升到25.8%﹔擁有的資產從3873億元上升到37910億元,增加了8.78倍。2009年,全國私營企業實現利潤達到6849億元。在“十五”期間,非公有制經濟的利潤年均增長41.2%,其中私營經濟利潤年均增長59.8%﹔非公有制經濟擁有的資產年均增長29.2%,其中私營經濟擁有的資產年均增長49.1%。
一方面勞動收入低下,另一方面資本收入迅速增長,兩極分化現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而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據200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計算,我國城鎮居民佔20%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佔總收入的69.5%,而佔2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僅佔總收入的12.6%。收入最高的10%的人群與收入最低的10%的人群相比較,收入的差距由1988年的7.3倍擴大到2007年的23倍。一個擁有上千萬、上億元資產的人群迅速形成。2007年,我國私營企業主有1390萬人,平均每戶擁有資產182萬元﹔資產超過千萬的87.5萬人,過億的5.5萬人,過10億的1900人,過百億的140人。 據招商銀行的報告,2008年全國個人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32萬人中,擁有的投資資產超過9萬億元,佔全國城鄉居民存款總額的1/2,也就是說,佔人口0.2%的人持有的投資資產已佔到全國的一半。
這些數據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在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中,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種狀況不僅使得勞動人民感到經濟地位、政治地位下降,喪失了主人翁感,而且也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舉一個例子。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大家越來越感到必須擴大內需,降低對外依存度,而擴大內需的瓶頸就是勞動收入的低下,工人農民的消費能力太弱。兩極分化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現在,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現在還強調鼓勵增加財產性收入,從總體上說是不合時宜的。至於少數特殊情況,另當別論。不要輕視分配問題,它直接關系到我國政權的鞏固、經濟的發展。現在需要的是雪裡送炭,改善民生,不要制造一夜暴富的神話﹔需要的是鼓勵勞動,宣傳勞動光榮,引導人們誠實勞動致富,而不是沉迷於資本投機﹔需要的是大力保障勞動收入,而不是鼓勵增加財產性收入,讓有錢人越來越富。我們反對平均主義,同時也要防止兩極分化的擴大,要知道,按照鄧小平的理論,消除兩極分化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