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私人壟斷勢力的發展
戰后私人壟斷勢力以新的形式一直在發展 。以美國為例,壟斷在各行各業都在增長,但是尤其是金融機構和零售業壟斷增長程度最大。美國經濟中制造部門越來越多的行業是以可觀的壟斷程度為特征的牢固的寡頭或准壟斷的市場。而金融和零售業的集中最值得關注。1995年,六家最大的銀行控股公司(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富國銀行、高盛投資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擁有的資產相當於美國GDP的17%。到2006年底,上升到55%, 2010年(第三季度)則到了64%。一般商店(以沃爾瑪為代表)中積聚也在大規模增長,最大四家商店積聚率從1992年的47•3%增加到2007年的73•2%。在信息商品上,書店最大四家積聚率從1992年的41•3%增長到2007年的71%,電腦和軟件相應數據從1992年的26•2%上升到2007年的73•1%。由於壟斷企業已經發展為跨多個行業的混合企業,因此壟斷企業對整個社會的控制程度也在上升。相關証據有:美國最大的200家公司的收入不斷上升,佔全部收入的比率從1950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大約30%﹔它們總利潤佔全美經濟的總營業利潤的百分比,從1950年的13%上升到了2007年的30%。而且,越是危機時期,壟斷公司利用自己的壟斷力量反而可以更加嚴重地掠奪失業者、工人和小企業。2010年4月15日,《財富》雜志報道,它所列500強企業的收益在2009年增加了335%,這是財富500強企業在過去的56年當中第二大增長。
劉元琪:《譯序》,載廖子光:《中國出路——全球債務危機及中國應對策略》,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第1—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