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著力點
201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1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我國進一步鞏固了中等收入國家地位。從世界經濟發展經驗看,不少發展中國家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由於發展模式落后、技術創新不足、城市化與工業化失衡、收入兩極分化趨勢加劇、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社會矛盾激化和政局動蕩等原因,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停滯不前,長期無法進入高收入階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我國發展新階段的一項重大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30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但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主要是:城鎮化滯后於工業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大多處於中低端環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就業吸納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農村地區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建設落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人民幣升值和出口壓力加大,經濟運行不確定性風險增加﹔等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國經濟正由出口導向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應堅持“提低、擴中、控高”並舉,建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改革稅收體制,發揮稅收對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減少中低收入群體稅收負擔,合理調控高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積極發展民營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增強經濟活力,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城鄉教育事業,優化勞動力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