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共青團干部魅力提升12法》獨家連載
第七章 溝通協調法
2013年03月19日10:2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魅力妙招

關鍵詞:主動溝通 傾聽溝通 共情溝通 上行協調 平行協調 下行協調

妙招一:主動溝通——先發制人,后發制於人

《漢書•項籍傳》有雲:“先發制人,后發制於人。”對於共青團干部來講,溝通協調同樣要爭取主動,否則就會錯過有效溝通的機會,使工作陷入困境。

胡耀邦同志說,共青團干部要干好工作,就必須具備“銅頭、鐵嘴、蛤蟆肚子、飛毛腿”。這就提示我們,共青團干部進行主動溝通就需要有一副“銅頭”,不怕碰釘子,一次不行,二次、三次,不達目的不退縮。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放下自己的身份和臉面,熱情大方的與人溝通,而不能唯唯諾諾,拘謹不安。

改革開放以前,共青團組織一直被視為國家機關,共青團干部屬於公務員身份,因此團組織開展工作更多以命令、指令和管理的方式進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青年人更加樂意於被服務而非被命令,更加傾向非權力性影響而非權力性管理。因此,一些傳統的被動的溝通方式必然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也不適合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職能轉變的需要。

主動溝通要求團干要在各種場合,抓住各種時機進行有效地溝通。有上級在的場合,要主動與上級溝通,給上級留下好的印象,工作中才能有效地爭取資源﹔有同事在的場合,要主動與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工作中才能夠得到同事的支持﹔有青年在的場合,要主動與青年交談,了解青年的想法,工作中才能夠得到青年的擁護。

主動溝通在另一個層面上的含義,還要求團干部注重定期溝通與經常溝通,即要求團干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一定要注重連續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一道理對於溝通同樣適用。對於領導而言,下屬某一次的表現或許能夠給他留下印象,但是如果一名下屬經常與其進行溝通交流,那麼就有利於他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並且建立一定的工作感情。對於同事和青年而言,一兩次成功的溝通並不是永遠自動保持效果,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的保持,在於經常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促進溝通雙方互相熟識、互相了解並建立一定感情,進而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妙招二:傾聽溝通——善者不辨,辯者不善

《道德經》有雲:“善者不辨,辯者不善”,老子的這句話實際上告訴我們,在適當時候保持沉默,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才是高明之處。

美國學者曾經做過一項統計發現,在人們日常的溝通當中,傾聽佔40%,交談佔35%,其他閱讀與寫作佔15%。在人們長期的傳統思維中,交談是一種富有動作性的動感過程,傾聽這一靜態過程就被許多溝通者忽視了,但傾聽恰恰是溝通行為中的核心過程。因為傾聽能激發對方的談話欲,促發更深層次的溝通。另外,隻有善於傾聽,深入探測到對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語言邏輯思維,才能更好的與之交流,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於溝通的組織者必定是一位善於傾聽的行動者。

然而有的團干部平日過於雷厲風行,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同事、青年的心聲,常常造成斷章取義或粗暴打斷,產生溝通障礙,不能促進工作的更好開展,也給別人留下難以交流的印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安靜的環境,和傾聽的姿態。

傾聽實際上是對講話人的一種尊重。在溝通的過程中,傾聽者應當對講話人保持良好的態度,注意講話人的話語和動作。在講話人講話時,傾聽者應當注意投入地傾聽﹔跟隨講話人的思路而非自己的思路﹔適當反饋,給講話人必要的信息,給其必要的鼓勵和尊重。一般而言,傾聽者傾聽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講話者傳遞的事實信息,二是講話者傳達的情感信息,即講話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傾聽的具體細節應當包括:在整個過程中與講話人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保持身體前傾,做出認真的姿態﹔用點頭,或者回答“是”、“對”等方式給予適當反饋﹔適時適度的提一些問題﹔排除外界干擾。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