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數測算受什麼影響?
受訪者表現、樣本數量、抽樣方法、難以統計的收入項目等都能影響測算結果
多位專家都承認,在現實操作當中,基尼系數的測算存在很多難題。
“住戶調查的可靠性、隨機樣本數量及抽樣方法的選擇、二元結構明顯的國家城鄉收入統計口徑的不一致,以及難以統計的一些收入項目,都嚴重影響基尼系數的估算結果。”尹晨說,科學的計算基尼系數需要3個基礎條件:一是獲取真實的居民收入數據,二是正確處理原始數據,三是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
“在抽樣調查過程中,受訪者的表現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劉元春說,受訪者不一定會如實填寫和正確填寫,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收入戶不願透露真實收入、有些農村住戶受文化水平所限不會填寫,甚至還有一些受訪者敷衍對待,不配合調查,拒訪率較高。從世界各國情況來看,隻要是進行住戶調查,就存在這個問題。
尹晨認為,這些問題與制度缺陷有關聯。由於我國缺乏健全的財產、收入登記及納稅制度,因此高收入樣本的收集很難。同時,統計上也存在問題,2010年全國城鎮住戶調查樣本為65607戶,到區縣一級一般隻有100戶。如果某個區縣抽到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該區縣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將大幅提高,因此高收入家庭數據往往會被刪除。2010年全國城鎮住戶調查浙江省的4450戶樣本戶中,最高收入的家庭年總收入隻有66.5萬元,這與浙江省整體狀況有偏差。
正因為如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岳希明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實表示,數據收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估計方法的不斷改善,都有可能使得現在公布的基尼系數出現上下2到3個百分點的波動。這實屬正常。
為何與個人感受有偏差?
個人在自己活動范圍內難以觀察全面情況﹔建議統計部門對公眾質疑及時回應
在國家統計局的基尼系數公布之后,許多人提出了質疑,認為與他們感知的社會收入分配差距存在較大的偏差。這是為什麼呢?
尹晨認為,這源於多種原因。每個社會成員都在自己的社會活動范圍之內自發地進行“收入差距抽樣調查”,其結果與觀察者本身的客觀條件、活動范圍、社會經歷等有關,不可能像全國調查那樣全面。比如從偏遠的貧困地區進入大都市的流動人口,他們的觀察視野中就會有比較多的極高收入群體和極低收入群體,中間收入群體則相對較少,他們感覺貧富兩極化十分明顯,印象中的基尼系數就會偏高。
尹晨認為,統計部門應不斷完善數據質量評價標准,同時加強信息披露,在不影響保密性前提下,就中國相關統計數據的採集和加工過程向公眾進行介紹,對相關的統計知識進行普及教育,以消除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公眾不信任感,對公眾的質疑也應及時予以客觀全面的回應。
不過,岳希明和李實表示,靠統計方法、調查方法的改進,不可能改變一個更基本的事實,即目前某些高收入居民擁有大量灰色收入,這是導致目前數據偏差的重要原因。解決這些問題不是統計部門的責任,而隻能靠推進完善制度,提高透明度,把權力關進籠子,靠公眾監督來消除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