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趙晶)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有關情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難點在農村,主要面臨著三大挑戰。
陳錫文首先介紹了中央一號文件的背景和最基本的內容。
從文件的背景情況看大家都了解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很快,農村的面貌變化很大,農民得到的實惠很多。很突出的標志幾個方面:一是糧食的產量連續九年獲得了豐收。農民的收入連續九年較快增長。
二是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農村人口開始大規模轉移,農村勞動力大量轉入到城鎮和二三產業就業,使得農村也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農業經營體系也在不斷創新。廣大農戶開始認識到科技和投資對於發展現代農業的作用,積極提高經營的集約化程度,更多地採用先進技術。與之同時,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新型經營主體得到較快發展。按照新的扶貧標准,我國有1.2億貧困人口。中央決定將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下一步“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一年多以來,規劃方案正在積極地落實當中。
三是農村的社會事業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農村的社會管理在進一步創新。總的來看,過去十年農村的水、電、路、氣建設及危舊房改造都有了非常明顯的進展。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比如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及8億多人。現在有5千多萬農民獲得了最低生活補助。新型農村社會保險養老制度去年在農村地區也實現全覆蓋。這些十年、八年前不敢想象的事情,現在基本實現了。當然制度的建立和水平上和城鎮還有一定差距,隨著國力的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均等化將取得更大進展。
陳錫文談到同時也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主要是三個大的方面:
一是今后八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中國的國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所以必須加快農村的發展,加快農民的富裕。
二是剛才講到2.6億多青壯年勞動力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之后,對農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新的挑戰。就是最近這幾年大家提到的,將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是一個現實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動,現在有2.6億萬農民進入了城鎮和二三產業就業,對農村的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流出的農村地區村庄出現了“空村化”現象,人口流入的地區的人口數量大量增加,在有的地方出現了外來農民多於當地人口的現象,這些都對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三是2012年的糧食總產量達到11791億斤。但由於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的消費結構的變化,農產品需求的增長更快一些。這兩年,不少農產品進口數量在增加。要想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保証糧食及其他重要農產品不出問題,需要我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要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除了從資金、技術、物資裝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非常重要的是在創新經營農業體系方面下功夫,激活農村和農民自身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