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努力開創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思路、具體目標、重點任務等作出戰略部署,將使我們黨進一步統一思想,引領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統一戰線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作出貢獻。
(一)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目前,我國8個民主黨派有84萬多成員,全國工商聯組織有294萬多會員。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推進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引導他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提升多黨合作制度的整體效能﹔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情況,中共各級黨委依法執政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民主監督﹔支持各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目標和原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與中國共產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人士擔任各級國家機關領導職務,搞好黨與黨外人士的團結合作。
(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1.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64%。要加大投入,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更快發展起來,同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干部,維護和促進民族地區改革發展穩定的良好局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使各民族更多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要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共謀國家的強盛和統一。對達賴集團、“三股勢力”等打著民族旗號搞分裂主義的勢力,必須進行堅決揭露和斗爭。
(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我國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信教群眾超過1億。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努力探索和掌握宗教現象的內在規律,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把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團結到我們黨的周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共同目標而奮斗。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推進宗教事務管理法制化,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對涉及社會公共領域的宗教行為,應盡可能納入一般社會管理范圍,由有關部門依照相應法律法規進行管理。促進宗教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形成和諧的宗教關系。防止宗教狂熱、極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