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家性質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穩定的根本政治保証。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特征和主要任務與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密切相關,必須也能夠充分發揮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的獨特優勢作用,推動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人民民主作為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是黨領導人民對中國政治發展道路長期探索作出的歷史選擇,是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跨越的根本標志,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政治根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是人民民主在當代中國的主要實現形式。統一戰線與這一制度框架密切相關:人民代表大會中有統一戰線各方面人士作為人民代表參加﹔多黨合作本身就體現了統一戰線大團結大聯合原則,人民政協本身就是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在民族領域中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基層群眾自治吸納了新的社會階層等最廣泛的群眾參與。因此,廣泛吸收統一戰線各領域的黨外代表人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設計安排,其能力、素質直接影響著這一制度優勢的發揮和效能的提升。統一戰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引導廣大成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自覺抵制西方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滲透影響,在實踐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制度自信和認同。
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通過充分協商化解矛盾、增進共識、凝聚力量,是我們黨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方式。統一戰線一貫以大團結大聯合為主題,致力形成和保持寬鬆穩定、體諒包容的社會政治氛圍,強調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對於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通過協商民主參加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對於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願望訴求通過協商民主得到充分表達,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民主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總結我國政治制度中協商民主的豐富經驗,繼續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最大組織形式和發揮作用的平台,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更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中國共產黨有遇事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協商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更形成為一種制度。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或委托召開民主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205次,其中胡錦濤同志親自主持53次。要加強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協商,並同其他形式的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基層民主協商等一起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之中,增強民主協商實效性。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和本質,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性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在億萬人民的政治生活實踐中不斷推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如果沒有黨的領導,不僅什麼事也辦不成,而且國家、社會將陷於混亂。同時,黨要自覺接受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批評意見和不同意見,共同防止和克服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因素。中國民主政治發展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要始終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實際、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不放棄我們自己從實踐中探索出來又被實踐証明是正確有效的根本政治制度。統一戰線作為黨領導的最廣泛的政治聯盟,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一思想,自覺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刻理解和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引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對事關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的重大問題,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