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
刘元春:思想力是智库灵魂>>详细
这种新的人才流动方式应成为我国智库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它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首席专家制、团队滚动制、智库科研岗、高级研究员、专职智库助理、市场聘任制等制度创新,构建起长短结合、专职与聘任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体制内与体制外结合、学术与智库结合的适合智库发展的人才体系。这既保证了智库研究在专门领域的持续性,又保证了资政研究所需要的灵动性。对高端智库而言,可以搭建政府官员到智库交流的新通道,通过设立有针对性的治理研究项目,让政府官员带着问题到智库开展短期专项研究,智库为其对接相关领域学者作为联合研究人员并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详细
当下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不少后起之秀,但与前辈学者同期水平、与国际同辈学者表现相比,整体上存在较大差距,没有达到社会期待,难以及时满足国家需要。目前中国各个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很多在30~40岁已颇有建树。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城市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期市场化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与2001年“入世”谈判等,都有青年学人的身影。欧美发达国家的青年学人也英才辈出。21世纪初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家温特40岁出版了《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欧元之父”蒙代尔32岁出版了寻求经济一体化下最优货币原理的代表作《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湘智:我国智库建设发展趋势前瞻>>详细
发展形态多样化。未来智库建设将形成以官方智库为主导、以高端智库为龙头、以社会智库为补充的基本格局,呈现多样化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社会各界对智库多样化表现出足够的包容性,民间智库发展会有更好的环境。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增强,智库的国际化建设将会快速推进,相当一部分智库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智库将把研究视野拓展到研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配合国家战略同步开展研究、建言献策。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智库联合体将应运而生,类似“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等跨国合作的智库组织将有所增加。研究方式专业化。未来专业型智库会越来越多,智库开展分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研究将成为常态。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双传学:以智库全程化参与助推科学化决策>>详细
畅通供需渠道,搭建互动平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失之毫厘”,基层落实就可能“谬以千里”。决策部门要自觉加强制度建设,在公共政策研究与设计环节,要主动借力智库、问需智库。一是搭建决策需求发布平台。智库是提供决策咨询产品的,它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党委政府和实际工作部门要善于出题目、主动设议题,引导智库聚焦现实开展研究。重大政策出台前,可通过适当渠道向智库公布,让智库知晓,让智库积极参与,在汇聚众智、集思广益中确保政策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智库,作为重要的智慧生产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泉源,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随着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程度正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让我们为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不断努力,促进中国智库不断取得新成就。
【本期编辑: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