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以1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酝酿多时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于启动。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实:“老人”退休待遇不会降低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4日公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这一比例与企业职工一致。面对这一消息,“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成为机关事业人员普遍担心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根据新规,“老人”(已退休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其退休待遇不会降低;“中人”(目前在职人员)和“新人”(以后新入职人员)虽然基本养老金水平会出现下降,但由于“中人”会根据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一种补充养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弥补“新人”基本养老金的损失,所以,总体来看,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待遇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幅缩水。【全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胡晓义:不“吃”企业养老金,养老待遇不降低>>详细

  胡晓义说,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第六条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方面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供款渠道是明确的,主要是财政资金供给,所以各级财政还是要负重要的责任。”胡晓义说,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抚养比——也就是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比例比企业高。 他说,考虑到抚养比不平衡,更不应该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还是要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的资金渠道。所以落实决定关于单独建账、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就不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吃”企业结存基金的情况。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金维刚:事业单位应在资金方面优先解决>>详细

  金维刚指出,改革以后,用人单位的缴费要根据单位性质来决定资金来源,如果是机关公务员,单位缴费由政府财政来负担,如果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单位的缴费部分也同样来源于财政。作为其他事业单位,则需要自筹资金。   金维刚表示,目前来讲,事业单位还处于一种分类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今后根据分类改革以后,应当说划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都有保障的,作为二类的,实行差额拨款。   金维刚指出,确实有些单位会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养老保险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单位必须承担的。作为事业单位来讲,它应当首先把职工缴费作为重要的责任,应该在资金安排的方面,优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董克用:养老金并轨离真正的并轨还有一段距离>>详细

  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应当说并没有真正完成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虽然在形式上并轨了,机关事业和企业一样了,但我们还面临为什么要改革养老机制,为什么把原来企业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改成现在这种基本养老保险加上企业年金。中国其实面临一个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如何应对老龄化,当年的那种制度是无法应对的,因此才要改,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如何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养老金制度。
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

周俊生:养老“并轨”为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详细

  养老保险制度的这种“双轨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仅在不同身份的退休人员间产生了身份识别鸿沟,而且影响到了社会就业选择。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被视为捧上了“金饭碗”,甚至在婚恋中也可作为一个筹码,而创业追求则被视作一种“不稳定”的选择。   这种选择取向之所以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门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权力膨胀,以及在制度设计中下意识的“权力自肥”。因此,要攻克“双轨制”这个社保制度中的障碍,最为重要的就是权力勇于舍弃流向自己的利益。此次养老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正是在于政府挣脱了既得利益的束缚,为实现社保制度的公平原则跨出了重要一步。

媒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是简单“拉平”>>详细

   公众一方面强烈呼吁尽快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另一方面,鉴于对改革困难的充分估计,人们对何时能正式启动养老保险改革,一举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又不敢有太乐观的预期。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将实现并轨,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将是一个确定无疑的改革方向,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不过,人们或许很快就会意识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复杂而具体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关系调整,不会是简单的一“改”到位和一“并”了之。

媒体:养老金并轨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详细

    公众期盼已久的养老金并轨改革,终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改革方案,以国务院下发《决定》的形式正式推开,饱受诟病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终于有望得到比较彻底的改革。关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以及将“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权威人士和社会舆论已多有解读与呼吁。这个时候,很多人更多关心的是,养老金并轨改革之后,原来处于不同“轨道”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养老待遇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养老并轨谨防“一刀切”  笔者认为,并轨后的待遇绝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首先,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一旦待遇落后,积极性和清廉度必然受到折损;其次,公务员队伍本身就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要求很高,迫使人们投入的时间、精力、教育成本增大(网友“泪吻虞姬”)【详细】
养老并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养老并轨的深层意义还在于奠定官民休戚与共的命运维系。一个国家的养老制度是否健全、养老品质是否优良,与每一个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实属民之命脉、国之要事。但长期以来负责制定政策、主导改革的主体一直在享受有别于一般群众的优厚养老待遇。(网友“龙化阳光”)【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下,先集中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问题,迈出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决定性一步。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各个行业、各类单位情况复杂,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还要结合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理顺各方关系,为改革赢得更多共识,更好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本期编辑:万鹏 实习生 李雨珊】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