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权威论坛)

外国专家谈“中等收入陷阱”(上):未雨绸缪 中国有能力防范风险

2013年03月25日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增强创新能力

顾清扬(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我对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持乐观态度,虽然目前中国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某些征兆,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民生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等。中国在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有很大潜力,航天、高铁等项目很有希望。另外,中国需要找到产业升级的路径。

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只要找到提高竞争力、创新力的新的增长点,这些问题会得到缓解。如何从中等收入水平进入高收入行列,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改善教育水平是关键所在,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以欧洲国家为例,随着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更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竞争,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美国则主要依赖创新和整体的经济活力使国家变得富裕。 

黄育川(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世界银行前驻中国首席代表):未来10至15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中国能够在未来这段时期保持年均7%—8%的经济增长,中国就可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但要实现这样的快速增长,中国必须提高生产率,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持续的高投资和贸易盈余。生产率的提高,首要来源是创新,其次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城镇化进程,它也会推动生产率提高。另外,调整国家和私营部门各自的角色,定位清晰,确保市场的驱动作用。经济协调性发展的含义不在于由政府掌控所有重要的经济活动,而在于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给私营经济部门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创新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规避金融风险

黄育川(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世界银行前驻中国首席代表):未来政府应降低对银行和金融系统的依赖,比如过度依赖银行业给国家公共行为,包括很多应该由财政渠道支持的行为提供融资。虽然这种策略使得大规模的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但其弱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融资的倾斜已经限制了私营部门推动创新的机会,同时财政支出也无法满足民众对社会服务日益膨胀的需求。中国的财政系统亟待转型,以便在资源分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理查德·赫德(经合组织高级经济学家):东南亚的教训是不能过多依赖外部资金。而中国并不存在这一问题。中国仍有较多的贸易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可以从韩国吸取的教训是金融市场自由化。韩国曾保持较稳定的汇率,当一些企业美元借债困难时,汇率下降,美元等价就上升了,这就造成金融市场自由化与资金流向出了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对利率过度变化和资金流向进行了防范,设立了管理有效的浮动汇率,这对避免短期不稳定现象十分重要。但未来仍需注意金融体系内的风险。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需要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拉美国家由于宏观经济不稳,经常发生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严重,造成难以进行投资。

豪尔赫·卡斯特罗(阿根廷战略计划研究所所长):拉美不少国家至今仍在推行贸易和产业保护主义,导致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开拓性明显不足。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中国会继续推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和贸易政策,不会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

相关阅读: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