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共青团干部魅力提升12法》独家连载
第七章 沟通协调法
2013年03月19日10:2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魅力妙招

关键词:主动沟通 倾听沟通 共情沟通 上行协调 平行协调 下行协调

妙招一:主动沟通——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有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对于共青团干部来讲,沟通协调同样要争取主动,否则就会错过有效沟通的机会,使工作陷入困境。

胡耀邦同志说,共青团干部要干好工作,就必须具备“铜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这就提示我们,共青团干部进行主动沟通就需要有一副“铜头”,不怕碰钉子,一次不行,二次、三次,不达目的不退缩。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放下自己的身份和脸面,热情大方的与人沟通,而不能唯唯诺诺,拘谨不安。

改革开放以前,共青团组织一直被视为国家机关,共青团干部属于公务员身份,因此团组织开展工作更多以命令、指令和管理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年人更加乐意于被服务而非被命令,更加倾向非权力性影响而非权力性管理。因此,一些传统的被动的沟通方式必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也不适合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职能转变的需要。

主动沟通要求团干要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时机进行有效地沟通。有上级在的场合,要主动与上级沟通,给上级留下好的印象,工作中才能有效地争取资源;有同事在的场合,要主动与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工作中才能够得到同事的支持;有青年在的场合,要主动与青年交谈,了解青年的想法,工作中才能够得到青年的拥护。

主动沟通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含义,还要求团干部注重定期沟通与经常沟通,即要求团干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注重连续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一道理对于沟通同样适用。对于领导而言,下属某一次的表现或许能够给他留下印象,但是如果一名下属经常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就有利于他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建立一定的工作感情。对于同事和青年而言,一两次成功的沟通并不是永远自动保持效果,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保持,在于经常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促进沟通双方互相熟识、互相了解并建立一定感情,进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妙招二:倾听沟通——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道德经》有云:“善者不辨,辩者不善”,老子的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在适当时候保持沉默,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才是高明之处。

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项统计发现,在人们日常的沟通当中,倾听占40%,交谈占35%,其他阅读与写作占15%。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交谈是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就被许多沟通者忽视了,但倾听恰恰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因为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然而有的团干部平日过于雷厉风行,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同事、青年的心声,常常造成断章取义或粗暴打断,产生沟通障碍,不能促进工作的更好开展,也给别人留下难以交流的印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倾听的姿态。

倾听实际上是对讲话人的一种尊重。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者应当对讲话人保持良好的态度,注意讲话人的话语和动作。在讲话人讲话时,倾听者应当注意投入地倾听;跟随讲话人的思路而非自己的思路;适当反馈,给讲话人必要的信息,给其必要的鼓励和尊重。一般而言,倾听者倾听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话者传递的事实信息,二是讲话者传达的情感信息,即讲话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倾听的具体细节应当包括:在整个过程中与讲话人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保持身体前倾,做出认真的姿态;用点头,或者回答“是”、“对”等方式给予适当反馈;适时适度的提一些问题;排除外界干扰。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