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有利于缓解青年人的住房压力
与王俊和李帅的看法不同,在京原家园摇到136号的袁根生不太满意自己选择的小户型。“小户型只有40多平方米,还是有些拥挤,而且交通不方便。”袁根生说。
今年40岁的袁根生在网上看到摇号结果后,1月28日来到京原家园小区看房,可由于附近没有公交车站,他步行了一刻钟才从附近车站走到京原家园小区,看到样板房后,袁根生连连摇头,后悔选择了小户型,“我现在和父母住,每个月工资2500多元,本来想申请一套公租房和爱人从父母家中搬出来,可没想到小户型设计的不适合居住,客厅和卧室要是单独的就好了。”袁根生说。
但袁根生并不灰心,他告诉记者,现在北京市公租房越来越多,他盘算是否再选择一处满意的公租房申请摇号。
据了解,2009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公共租赁房住房管理办法》以来,在保障房建设中大力发展公租房,截止目前,北京市已配租公租房9万套。但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北京市住建委住保办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计划建设收购公租房30万套,占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总量的60%以上。此外,还将专门设计老年人公租房和青年公寓,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那么,北京市为什么选择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呢?
北京市住建委住保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结合首都人口资源及住房状况,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首先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首都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群体住房困难的步伐,实现住房保障政策无缝衔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全覆盖。
其次,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大,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单纯以出售为主的住房供应模式难以持续,公共租赁住房的推出,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化,进而引导合理住房消费,对规范租赁秩序起到示范作用,从长期看,对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在2010年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中了解到,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将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无法申请廉租房、不能购买经济适用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青年“夹心层”将成为公租房的受益者。
“公租房的建设有利于缓解青年人住房压力。”董纪昌说。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中低端住房租赁市场,过高的房价或房租将会透支青年人的未来收入,压缩青年人的近期消费,极大限制青年人的发展前景,导致我国亟待培育的中产阶级难以形成,而且不利于我国提高国民消费能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目标的实现。
“公租房的推出,通过培育低端租赁市场,为扩大消费需求、留住人才、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城市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董纪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