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一)
吉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二)
吉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三)
编者手记
在省委党校、吉林日报社联合召开的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省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总结与会者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解读,可以概括出一下几点:
一、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八个坚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八个坚持”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四、“两个百年目标”温暖人心。这两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从“五个方面”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六、24个字分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七、“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八、“三个公平”顺民意、得民心。这三个公平是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是对当前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顺民意、得民心。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从本次研讨会上选取18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在本报11月20日8版、11月24日7版,本版刊登最后6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省委党校应急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张春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凝聚改革共识,有效推进改革,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有机衔接、协调推进,既是改革顶层设计的新规划,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近年来,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已经进入了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具体的政策议程中,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重的领域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到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正确认识社会建设,要厘清以下几种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建设与和谐稳定的关系。社会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行动的总和。但是,过去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治标的和针对眼前问题的行动比较多,着眼于控制和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性制度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把社会建设的落脚点落到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上。
——正确认识社会建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表明我们的社会建设已经从过去的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局部调整”、“小修小补”转变为目标清晰、且可以着手绘制可行的“施工蓝图”。
——正确认识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系。要推进社会建设,就一定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包括户籍体制、城乡体制、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体制都要逐步进行改革,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配套的社会体制。具体讲,一是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行政、法律等各种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组织、指导、规划、服务、协调控制、监督的职能,以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安全地运行,实行社会和谐、全面进步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八大又把“法治保障”加入其中,强化了用法律法规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思路。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个目标,表明我国政府要根据世界的管理经验来调整我们工作价值的坐标系统,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联系在一起,使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重视社会管理。三是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我国正处在转型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单靠政府的力量不足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要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组织,加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四是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到一个高风险社会。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加强应急管理与风险防范,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关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