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招标现场。(资料图片)
经过近13个小时的激烈竞标,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11月18日落下帷幕。经过10余小时的激烈争夺,央视宣布,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158.8134亿元,创19年新高,比去年增加16.2377亿元,同比增长11.38%。
从竞标热度看信心指数
11月18日上午8点18分,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坐得满满当当,中央电视台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热度空间。这场有着“中国经济晴雨表”、“中国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媒体广告竞购活动,吸引了全国的251家企业参加招标。
《新闻联播》报时组合广告成为企业关注焦点。18日上午10点,第一个明标竞拍项目——新闻联播标版组合广告第一时间单元正1播出位置开始竞标,现场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当竞拍司仪落槌前一刹那,新的竞标者举牌,新的争夺开始……最后,加多宝力压全场,以8600万元成功中标,高于去年“明标”第一标的中标价。
这次招标会上,白酒企业依然是竞标的主角。五粮液品牌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招标额超过去年的数额,表明看好明年下半年的市场行情,央视广告投放对扩大品牌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十八大召开之后,大家更看好中国经济走势,对市场充满信心。
央视广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说,今年共有来自全国的251家企业参加招标,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金融,增长较快的行业还有汽车、酒类、旅游等。“招标预售取得圆满成功,这表现了大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减,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逐步趋稳,我们正在从过去的“数量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
从参与企业看品牌理想
在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中,首个暗标《星光大道(超级版)》独家冠名权被861号企业以3.399亿元中标,引起竞标场与媒体的关注。
事后揭晓,861号企业正是来自北京的果汁饮料企业汇源果汁。汇源果汁党委书记赵金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春节之后,中国会进入新的更快速的发展期,而汇源也将马上跨入21周年,汇源非常有信心取得更大成绩。”
据何海明介绍,2013年的招标,食品饮料行业表现非常抢眼,除了伊利、蒙牛、汇源、双汇等食品饮料巨头投放继续平稳增长之外,银鹭、健力宝也重返招标。此外,一大批高端食品品牌开始走向央视荧屏,总体反映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金融行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随着金融行业品牌意识的提升,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齐聚央视黄金资源,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集体亮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为国内首个参加招标的行业协会,推动行业整体品牌形象的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巨头也纷纷中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广告招标预售特点看,IT通讯行业正风生水起,同时,竞争也越发激烈。刚刚过去的双11网购狂欢节,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是去年的三倍多。此次国际IT巨头微软首次参与招标预售,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库巴均积极参加了现场招标竞购,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也闪亮登场。
从投标新兵看转型之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建“美丽中国”的愿景,这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巨大利好。近年来,各省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有些省份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为绿色GDP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央视广告招投标中,以省为单位推出的旅游品牌十分抢眼,各地纷纷向着品牌整合升级、集群式投放的方向发展,江西、贵州、山东等数十个省市的旅游品牌将在2013年亮相央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投标中,以史丹利化肥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加大了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力度,成为今年的一个新亮点。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开启品牌化之路,显示出我国农业正在进入产业化经营时代。
此次招投标还出现了新的参与形式。例如,我国黄金珠宝产业重要基地深圳罗湖区,整合区内珠宝企业参与签约认购。此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为国内首个参加招标的行业协会,推动行业整体品牌形象的优化。
一方面,国有企业依然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对经济发展依然有很大的推动力。曾经凭资源优势保持领先的国有企业也开始了全新的品牌建设之路。今年的央视广告招标预售中,人们熟悉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粮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等,以及央企品牌新军中国邮政、中储粮等,组成了一支强大而闪亮的品牌“国家队”。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加快创新、培育品牌还需做更多功课。中档市场中,本土品牌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高端市场中,本土品牌仍有待发展。同样,以日化行业为例,在高端领域,国产日化品牌仍需突破。如何拥有叫得响的中国高端品牌,还需要加快创新的脚步,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
有关专家指出,今年的央视广告招标总额创下新高,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在释放出上述信号的同时,也对下一步的“调结构”工作有一些提醒。例如,在保持饮料食品等传统产业增长势头的同时,如何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社会服务业?如何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引领者,让服务业真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推动力量?这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本报记者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