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关注】解读十八大报告一系列新方位、新目标、新部署--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人民网首页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就如何把握十八大重要精神,本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专家,就十八大的主题、主线、主体内容,以及报告所蕴含的新方位、新目标、新部署进行解读。

李忠杰:十八大报告是指引未来改革发展的纲领

    十八大报告首先回顾和总结了过去的工作,从回顾和总结当中得出了许多历史性的结论,也总结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这些规律和经验对于我们未来进一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此基础上,报告更重要的是分析了未来我们面临的形势,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战略。所以,实际上也是指引我们未来建设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详细]

 
 
 
 
 

谢春涛: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秘诀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

 

    第一条是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在过去这30多年当中,理论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我们创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是和改革开放前不相同了。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我们不拘泥于当年那些教条。
    第二条是善于学习。一是从自己的实践当中学习,包括从过去自己犯过的错误当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学习了、我们总结了,我们变得聪明了,这个错误没有白犯。二是善于向别人学习,包括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在学的基础上,我们自己在改进,在创新,我们甚至超过了有的国家。
    第三条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时期我们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战胜国民党,靠的什么?靠的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你?就是因为你给人民带来利益,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组织人民当家作主,还教老百姓学文化,老百姓当然拥护共产党。我们看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给老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利益。[详细]

 

 

夏春涛:迈向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一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与大家此前对十八大报告内容的推测是一致的,可谓合乎人心、顺应时势。这是对过去十年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这一创新理论的科学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有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是对建党90多年特别是近30多年历史的回顾和总结。这一段写得凝练、大气,最后落脚点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召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断然表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党的奋斗史、对中国近百年发展道路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前就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并提,这次则明确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标志着认识上的深化,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详细]

 

  社会科学院中特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夏春涛 社会科学院中特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夏春涛
 

许耀桐:十八大报告有四个鲜明特点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

 

    一、涵量厚实、大气磅礴。报告在总体结构上分成12个部分,论述12个重大问题,其中既有对最近五年的工作和过去十年历程做的基本总结,更有对未来发展的部署和展望;
    二、方向明确,信心坚定。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就是一条新路,同时也是一条正路。这条道路的方向非常明确,不容怀疑,不容否定,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布局清晰、任务明确。十八大报告有一个大亮点,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非常好的谋篇布局,提出“五位一体”,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开拓进取、新意迭出。如,三个无止境,“时代发展无止境、认识真理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提出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再如,在党的建设这部分,新的东西更多。[详细]

 

 

胡敏:两个“加快”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鲜明的指导思想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但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二、清醒的阶段认识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个没有变”既揭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也昭示了推进现代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动力、潜力和活力所在。
    三、推动“两个加快”促进经济发展再上台阶。报告指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这“四个着力”、“四个新”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所在。[详细]

 

  国家行政学院胡敏研究员 国家行政学院胡敏研究员
 

李义平: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义平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义平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我们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两位数的增长。但这两位数的增长,政府基本上是粗放经营的,换言之,我们当年之所以增长,是因为我们的产业空间很大,是因为我们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因为开放,我们可以跟在人家后面发挥后发优势,是因为改革焕发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激情。当时的国外市场,现在很多条件不具备了,比如说资源的压力、环境的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包括国外市场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发展模式,靠吸引外来产业转移,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紧密相关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原来我们发展了,但贫富分化加大了。包括我们有创新驱动,现在的问题,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才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0年使我们做大了,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怎么做强的问题。[详细]

 

 

杨生平:把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既让人们感到全面小康社会真切可感,也让人们感到中华民族复兴之日清晰可见,对其中的困难也有充分客观的估计。杨生平告诉记者,报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高度自觉与自信。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形成包括理论、道路与制度等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这既是以往改革开放实践成功经验总结,又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定海神针。有了被实践证明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我们未来的道路就更宽广了,思路更开阔了,信心也更足了。
  杨生平认为,报告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发展进行了全面精心勾画,并提出了具体有效措施。单就文化而言,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认识。[详细]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杨生平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杨生平教授
 
 
分享到:
   2012年11月10日18: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赵晶、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