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以1月14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為標志,醞釀多時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終於啟動。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改革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待遇是否下降?企事業職工“待遇差”是否會縮小?並軌的錢又從哪裡來?一系列問題引發關注。
李實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實:“老人”退休待遇不會降低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4日公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這一比例與企業職工一致。面對這一消息,“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成為機關事業人員普遍擔心的問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根據新規,“老人”(已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其退休待遇不會降低﹔“中人”(目前在職人員)和“新人”(以后新入職人員)雖然基本養老金水平會出現下降,但由於“中人”會根據視同繳費年限發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一種補充養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彌補“新人”基本養老金的損失,所以,總體來看,機關事業人員的養老待遇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幅縮水。【全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胡曉義:不“吃”企業養老金,養老待遇不降低>>詳細

  胡曉義說,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第六條中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 “之所以這樣規定,一方面是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工資的供款渠道是明確的,主要是財政資金供給,所以各級財政還是要負重要的責任。”胡曉義說,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的撫養比——也就是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比例比企業高。 他說,考慮到撫養比不平衡,更不應該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基金混用,還是要堅持以財政供款為主的資金渠道。所以落實決定關於單獨建賬、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就不會出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后“吃”企業結存基金的情況。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

金維剛:事業單位應在資金方面優先解決>>詳細

  金維剛指出,改革以后,用人單位的繳費要根據單位性質來決定資金來源,如果是機關公務員,單位繳費由政府財政來負擔,如果是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的繳費部分也同樣來源於財政。作為其他事業單位,則需要自籌資金。   金維剛表示,目前來講,事業單位還處於一種分類制度改革的過程中,今后根據分類改革以后,應當說劃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都有保障的,作為二類的,實行差額撥款。   金維剛指出,確實有些單位會面臨著一些問題,但養老保險關系到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是單位必須承擔的。作為事業單位來講,它應當首先把職工繳費作為重要的責任,應該在資金安排的方面,優先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董克用:養老金並軌離真正的並軌還有一段距離>>詳細

  我覺得還需要繼續努力,應當說並沒有真正完成養老金制度的改革。雖然在形式上並軌了,機關事業和企業一樣了,但我們還面臨為什麼要改革養老機制,為什麼把原來企業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改成現在這種基本養老保險加上企業年金。中國其實面臨一個老齡化問題,老齡化速度非常快。如何應對老齡化,當年的那種制度是無法應對的,因此才要改,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如何應對未來老齡化的養老金制度。
專欄作家,知名財經評論員

周俊生:養老“並軌”為全面深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詳細

  養老保險制度的這種“雙軌制”,對社會經濟的運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不僅在不同身份的退休人員間產生了身份識別鴻溝,而且影響到了社會就業選擇。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進入機關事業單位被視為捧上了“金飯碗”,甚至在婚戀中也可作為一個籌碼,而創業追求則被視作一種“不穩定”的選擇。   這種選擇取向之所以會形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門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權力膨脹,以及在制度設計中下意識的“權力自肥”。因此,要攻克“雙軌制”這個社保制度中的障礙,最為重要的就是權力勇於舍棄流向自己的利益。此次養老制度改革的最大亮點,正是在於政府掙脫了既得利益的束縛,為實現社保制度的公平原則跨出了重要一步。

媒體: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是簡單“拉平”>>詳細

   公眾一方面強烈呼吁盡快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另一方面,鑒於對改革困難的充分估計,人們對何時能正式啟動養老保險改革,一舉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又不敢有太樂觀的預期。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將實現並軌,打破養老金“雙軌制”將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改革方向,這多少讓人有些“意外”。不過,人們或許很快就會意識到,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涉及復雜而具體的利益博弈和利益關系調整,不會是簡單的一“改”到位和一“並”了之。

媒體:養老金並軌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詳細

    公眾期盼已久的養老金並軌改革,終於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后審議通過改革方案,以國務院下發《決定》的形式正式推開,飽受詬病多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分道運行的“雙軌制”,終於有望得到比較徹底的改革。關於養老金“雙軌制”的弊端,以及將“雙軌制”合並為“單軌制”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權威人士和社會輿論已多有解讀與呼吁。這個時候,很多人更多關心的是,養老金並軌改革之后,原來處於不同“軌道”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人員,養老待遇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養老並軌謹防“一刀切”  筆者認為,並軌后的待遇絕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首先,公務員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一旦待遇落后,積極性和清廉度必然受到折損﹔其次,公務員隊伍本身就對人員的綜合素質、文化水平要求很高,迫使人們投入的時間、精力、教育成本增大(網友“淚吻虞姬”)【詳細】
養老並軌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養老並軌的深層意義還在於奠定官民休戚與共的命運維系。一個國家的養老制度是否健全、養老品質是否優良,與每一個普通百姓息息相關,實屬民之命脈、國之要事。但長期以來負責制定政策、主導改革的主體一直在享受有別於一般群眾的優厚養老待遇。(網友“龍化陽光”)【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改革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下,先集中解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問題,邁出了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決定性一步。我國地區發展差異大,各個行業、各類單位情況復雜,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險制度,還要結合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政策,理順各方關系,為改革贏得更多共識,更好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本期編輯:萬鵬 實習生 李雨珊】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