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歐盟“讓·莫內講座教授” 丁純在演講現場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萬鵬) 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強調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指出為了把中歐關系推向前進,中歐雙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就此,記者專訪了正在比利時布魯日的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
丁純向記者談到,當地時間4月1日,習近平主席來到比利時小城布魯日,這個人口10多萬,風景如詩如畫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在市音樂廳面向歐洲學院師生和其他政要、聽眾,發表了有關中歐關系的重要演講。習主席是這所與新中國同齡、被稱為“歐洲政治精英搖籃”的學院迎來的第一位歐洲以外國家的領導人,這也是習主席此次歷史性的歐洲之行的收篇演講,體現中歐雙方對深化新時期全面中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視和新定位。
丁純談到,習主席的講話,自現實中的“橋”始,以中歐友誼和合作之橋終,層層推進,娓娓道來。通篇立意高遠、語言親切感人,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開放、愛好和平、勇於變革的中國形象,而且圍繞中歐關系的主題,提出了重要構想。
丁純指出,習主席演講的前半段,既讓歐洲更加全面與正確地認識中國,又為后文闡述中歐關系作了重要的鋪墊。習主席回顧了中國的燦爛文明,追憶了近代所蒙受的苦難,以及通過奮發自強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核心是強調中華文明擁有自身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民希望和平的真切願望,以及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然后,習主席運用對比的手法,既指出中國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的事實,又點明按人均計算中國目前仍處中下游,尚存許多難題。最后,習主席鮮明地向歐方宣示,經濟建設依然是中國最核心的任務,中國唯有改革才能求發展。
丁純向記者談到,在演講的后半部,習主席高屋建瓴,以四座橋梁作比喻,將前一日到訪歐盟總部,與范龍佩主席會談時指出的中歐應努力打造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的論點作了形象生動的表述,反映了中方在新形勢下對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期許,也是習主席對去年中歐第十六次領導人會晤前夕提出的──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中歐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中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這一理論的進一步闡述。
丁純談到,很顯然,和平是中歐兩大力量基於歷史認知與現實責任的必然選擇。中歐在歷史上都曾遭逢慘烈的戰爭創痛: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累計死亡人數近三千萬﹔中國僅8年抗戰就付出了兩千多萬條鮮活生命的代價。有感於此,中歐在二戰后都堅定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而且,中歐是聯合國、G20、WTO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中歐攜手定能有力地促進共同的和平目標的早日實現。
增長是中歐兩大市場的共同追求。丁純指出,中歐經濟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地位舉足輕重。《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中已經提出了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探討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至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一萬億美元的目標。中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歐方的技術與經驗、歐方盡快走出歐債危機也需要中國的投資與市場。中歐攜手還能促進周邊經濟體,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
丁純指出,改革已融入中歐文明的血脈。中歐兩大文明歷經千年卻日久彌新,不斷地兼容並蓄、開拓創新當為要因。當前,中歐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歐盟不斷推進歐洲一體化以求達成160年前雨果所憧憬的“子彈和炮火將被人民的選舉和主權歐洲的仲裁法庭所代替”的願景﹔中國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改革綱領指引下,探索國家和平發展、人民皆圓“中國夢”的偉大復興道路。在改革的進程中,中歐相互支持、共求創新無疑是明智之舉。
悠久文明是中歐實現相互尊重,共謀發展的基礎。丁純認為,多元化認同是中歐文明共同的價值理念。中國提倡的“和而不同”與歐盟的“多元一體”,真可謂琴瑟合鳴、相得益彰。中歐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彼此依據自身不同的發展理念、發展階段、和國情認知所選擇的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社會制度,通過對話協商縮小分析,管控好摩擦,走相互合作的共贏之路。
丁純給記者講到,置身布魯日音樂廳,他深深感受到習主席演講帶給歐洲和中國政要、聽眾尤其是歐洲學院莘莘學子們的震動和反響,從全場對習主席以中國茶和比利時啤酒關系的比喻所發出的會心的笑聲,到聽眾對習主席提出的“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多邊不要單邊、要對話不要對抗是雙方的共識”頻頻頷首,到學子們聽到習主席呼吁大家眼見為實,到中國實地看看的呼吁時的興奮,尤其是獲悉復旦、人大和川大等三所國內名校的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剛剛與歐洲學院簽署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流露出了無限的期許。一句話,中歐合作與友誼之橋將隨著更多中歐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參與而更加具有活力。
系列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