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群眾路線教育的建議與思考
劉永巨(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現在一些干部,缺少對群眾的感情,與基層群眾聯系少,交流溝通沒有群眾化的語言,官腔十足。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老區的人民家裡有一粒米要做軍糧,有一尺布要做軍裝,有一個孩子要送戰場,這才是黨員干部與群眾的一種真感情。黨員干部要把你在群眾觀教育中的體會、心得寫在群眾當中,寫在大地上,這是我們這一代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堅持和傳承下去,按照中央的要求扎扎實實做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
陳翔(江蘇泰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這個活動怎麼搞?有三句話:針對性指導、經常性教育、制度化實踐。怎麼理解呢?過去的活動大家統一的步驟、統一的對象、統一的內容,而這次應該是加強分類指導。比如說這一次有三類主題進行區分。二是從黨員領導干部這個層面來講,現在講教育,大家都知道要講教育,教育的內容也都知道,但是關鍵能不能教育出成效來,這個問題很大,所以要加強制度化的建設。我的建議就是這次活動肯定不能再像以往進行程序化的形式化的東西,更多的是加強長效機制,從開始就建立制度性的實踐。
陳廣西(河南開封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要探索把群眾觀教育的成效與干部的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結合起來,以用人導向來引領群眾觀的踐行。要建立一個機制,選干部的時候真正讓群眾參與,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實際上誰的人品好,誰能不能干,群眾非常清楚,就是你讓不讓他說了算,你如果有這個機制讓群眾說了算,他會主動聯系群眾的。
劉靖北(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主任):我們黨一直十分重視群眾觀教育,開展了許多年。現在一些黨員干部個人學歷很高,對關於群眾觀的內容也十分熟悉,但真正的理論水平卻不一定高,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實質性問題,甚至就不懂。保持黨和群眾的關系,不僅僅是群眾工作,也不僅僅是群眾路線的問題,這是一個系統,可能與我們政治、經濟、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聯系,如果要處理好黨群關系,可能要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或領域去思考這個問題。
薛梅(北京市委黨校教授):新形勢下怎麼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水平,我覺得要克服一種偏向,因為群體性事件高發、多發,大家一窩蜂關注,各級政府也培訓了很多,相反忽略常規狀態下群眾工作怎麼做,正是因為常規狀態下群眾工作不到位,才導致矛盾積累,最后因為一點小事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