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鳳的新浪微博粉絲有71萬。作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如今對微博產生濃厚興趣的她,幾乎每天都會發布或者轉發、評論幾條微博。她認為微博提供了一種“去權威化”、“去層級化”的交流方式。
現在,陳昌鳳高興地看到,微博、微信這些新興的平等化、平民化的媒介,正在贏得官方認同。在已經閉幕或正在召開的各地兩會上,“微”媒體成為各地代表委員首選的表達渠道,也成為他們獲取民意的有效通道,“政治和民眾的距離正在拉近”。
作為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發布”前幾天發布的上百條微博中,95%以上與正在進行的上海兩會有關,上海民眾從微博上獲取了不斷滾動更新的關於代表委員提案議案、政府工作報告等眾多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信息。
“韓正代表參加鬆江代表團審議時說,住房問題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措施,防止房價反彈,必須長期堅持……”針對這條微博的300多條評論中,網友們都豎起大拇指、拍手稱快,及時的信息令他們感到自己與兩會、與政治關系如此緊密。
截至1月31日,全國31個省份均已召開了地方兩會,所有兩會的開幕式都進行了微博直播,所有兩會都進行了專門的微信推介,向民眾推送文字、圖片、音頻。
“原本,民眾談到政治,或者談起兩會等政治活動時,大多並沒有很直觀的感受。”陳昌鳳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普通老百姓了解到的兩會信息,都是經過專業人士(例如媒體記者)篩選過的,是專業人士認為值得關注、呈現的內容,這種傳播十分有限,“很多老百姓自己想獲取的信息,有可能被遺忘了”。
傳統傳播手段中,民眾與政治中間總是隔了幾層:政府—代表委員—媒體……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廣泛使用,徹底將這些“層級”去除,實現對等的“平面化交流”。
“兩會微問答”、“微信會客廳”、“兩會微訪談”,各種全新的平面交流,在各地兩會上大受歡迎。“電動車哪裡可充電?”“3D打印前景如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有多大?”……針對各行各業的微提問,成為此次地方兩會擺在代表委員面前的一道道考題,他們的回答,將被視為是否關注民意、是否合格履職的重要衡量標准。
“這就不是他們能隨便糊弄過去的了。”一名微博網友認為,“隻有大家提的問題,代表回答好了,才有資格代表大家。”
民眾從被動的政治信息接受者,變身為政治活動參與者,他們得以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最終甚至可能影響政治、影響政策制定。“微博已經成為政府獲取民間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它使政府和群眾獲得了一種良性溝通的可能性。”陳昌鳳說。
尤其是在各地兩會中備受關注的年輕代表委員,因為對微博等新鮮事物的頻繁接觸,他們更擅長從“微”媒體上獲取民意。今年上海兩會上年齡最小的人大代表孫曉雷,通過“上海學聯”官方微博征集民意。這位“90后”人大代表在微博上發現,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特別嚴峻,當他看到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要新增大量就業崗位時,“心情特別激動”。圍繞如何促進大學生就業,他將開展一系列調研。
傳統意義上扮演兩會與民眾之間“橋梁”角色的傳統媒體,也在兩會報道中大規模使用“微”平台,它們已經意識到,舊的傳播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我給兩會寫微信”、“微博兩會直通車”,傳統媒體期望,通過這種平面化的交流架起一座更加透明的“橋梁”,讓民眾與官方在新平台上,實現有效交流。
“微”媒體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逐漸成為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通道,這一點許多地方的黨政機關已經意識到。尤為可喜的是,上海、山東、陝西已率先將“政務微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陝西省代省長婁勤儉代表陝西省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時說:“要繼續堅持網民留言辦理、公民代表走進省政府和大學生見習制度,進一步辦好政務微博,不斷暢通聯系群眾的渠道。”
傳播在突破,政治理念也在突破,這兩種突破在“微”媒體上的結合,被網友“ah阿點”視為預示著一個官民相近、平面交流時代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