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 “莫爾們”的烏托邦
《烏托邦》的全名叫《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這部“空想社會主義”開山之作,提到了圈地運動中的“羊吃人”現象,並臆想出一個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
莫爾之后,“莫爾們”層出。其中,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被譽為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
他們著文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積極主張以及有價值的猜測。
然而,“十分虛幻和空想”的“莫爾們”,無法找到實現社會理想的正確道路和依靠力量。
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貢獻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需要一座橋梁。兩個大胡子的德國男人,承擔了這個角色。
19世紀中葉,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出現。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這兩大理論基石,讓社會主義思想從空想跨向科學。馬恩說明了資本主義滅亡並被共產主義取代的必然性,並對未來社會作出預測和設想。對於如何付諸實踐,馬恩反復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具體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探路 新經濟政策
俄國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成功,在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如何搞社會主義?沒有先例。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摸索出了“余糧收集制”等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些政策,捍衛了政權,卻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引發政治經濟危機。
1921年,列寧提出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
挫折 蘇聯模式
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蘇聯模式。二戰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大都照搬這個模式。
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模式弊端凸顯。上世紀80年代,蘇聯和東歐進行調整,卻偏離方向,最終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蘇共解散。
至此,世界社會主義遭受重大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