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既是強國夢,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先決條件是始終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歷史方位
中華民族復興,並非是簡單“復興”到漢唐宋明盛世在當時世界文明體系中所達到的相對發展水平。實際上,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復興既表現為一個動態過程,也體現了一種目標追求。作為前者,中華民族文明復興是一個從弱到強、由衰而盛的歷史演進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崛起過程。作為后者,民族復興則表現為以世界發展水平為坐標,實現其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基本價值追求。
由此觀察,衡量中華民族復興通常有三個標准。一曰“初步復興”,即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國際事務中由規則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規則的參與制定者。二曰“全面復興”,即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總體上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建立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國家。三曰“持續復興”,即在實現全面復興后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能夠保持這種繁榮和強勢,曇花一現的繁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
明確了上述標准,自然引出目前中華民族復興究竟處於何種歷史方位問題。在這方面固然可採用若干量化性指標的方法,但這些指標所涉及的因素畢竟太多,且變量間的權重關系過於復雜,由此很難得出一個為人們普遍認可的精准“復興指數”。相比之下,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對民族復興進程進行區位性的研究。按照從單一到綜合度量的思路,可以確立三個觀察民族復興方位的視角。一是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據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遜的購買力評價方法測算,目前中國GDP在世界體系中所佔比重已接近20%,如用外匯匯率計算,已超過7萬億美元,佔世界 10%以上,總量相當於美國的一半,位居世界第二。對外貿易總額也已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總額穩居世界第一位。二是“經濟綜合現代化”的角度,從綜合衡量人均經濟量、科技水平、經濟結構等指標看,我們還有很大差距。以人均GDP而言,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1年為5432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處在第89位,約相當於日本的1/10,美國的1/11。三是從整體現代化即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人自身發展這幾方面評估,我國排名大致在中間偏后的位置。僅以聯合國2011年人類發展指數而論,中國在178個國家中排名第101位。依次觀察三個視角,雖然可獲得發展水平由高到低的不同評價,但用“全面復興”標准看,經過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輪廓已經初步地顯現出來。據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當前我國發展態勢比近代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同時我們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階段的民族復興還遠未達到全面復興的要求,總體上我們仍處於民族復興的初期和中期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