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力辭國家主席
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新中國設立國家主席一職也是他的首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祖國大陸還沒完全解放,處戰爭狀態,因此作為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象征的國家元首——國家主席一職空缺,直至l954年9月。五年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直代理國家主席處理國務。不是國家元首的毛澤東也不得不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的身份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
為了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元首(總統)區別開來,毛澤東特別強調了我們國家的元首(國家主席)要有自己的特色,他說:“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可以解散國會,我們的主席不能解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反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倒可以罷免主席。國家主席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來的,並服從於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國家主席這一條,是毛澤東提出並再三堅持的。
一可使中國有名正言順的國家元首,更好地與國際接軌﹔二防萬一不測,保証國家政權的安全運轉﹔三可在政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之間牽線搭橋,又不至於使其凌駕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上。
1954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撤銷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同時決定設立國家主席。毛澤東以其在黨內外、國內外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和無人可比的崇高威望,眾望所歸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而德高望重的朱德,則當選為副主席。
1958年初在南寧會議上,他再次對與會人員說:“去掉國家主席職務,專做黨的主席。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做一些黨所要求我做的事情。這樣對於我的身體狀況也比較適宜。”
長期同毛澤東朝夕相處、深知他的脾氣秉性,也同樣日理萬機的老戰友如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人,十分理解毛澤東的苦衷。他們在黨內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說服和解釋工作,終於使黨內在毛澤東不連任國家主席的問題上取得了共識。
1958年12月10日,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意願,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作出了《同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關於他不作下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候選人的建議的決定》。
朱德力薦劉少奇接替毛澤東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為即將召開的第二屆全國人大定調子的,其中一項重要的議程就是向二屆人大推舉國家領導人的人選,而新的國家主席人選尤為受人關注。
在當時的中共高層領導中。可以作國家主席的人選應該說有好幾位,經過中央書記處的初步醞釀,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劉少奇兩個人的身上。
按照慣常的做法,毛澤東不連任,由上屆國家副主席朱德繼任是順理成章的事。事實上,在中共高層領導和黨外民主人士中普遍持這種觀點。還在半年前,為准備召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央組織部和統戰部受中央書記處委托,草擬了一份第二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國家領導人候選人名單,發給中央一些主要負責人征求意見。在這份名單上,仍把劉少奇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人選,而沒有提國家主席候選人人選。這就透露出了一個明顯的信息:劉少奇仍將留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既然如此,國家主席候選人顯然就是朱德了。朱德看了中央書記處送來的名單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圖。朱德提筆給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寫了一封信,言辭懇切地要小平同志轉書記處同志們:“我提議劉少奇同志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更為適當……至於我的工作,歷來聽黨的安排,派什麼做什麼。”以后在一系列公開和私下場合。他多次說過自己比毛澤東年長七歲,由他接替毛澤東任國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不利於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並再三堅持舉薦劉少奇。
中共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提議。至此,國家主席候選人己水落石出,非劉少奇莫屬,與會者無不心知肚明。但是,由於毛澤東始終未推薦提名,在全會討論提名國家主席候選人時,會場出現了少有的尷尬。這時,鄧小平站起來說:“都不提,我提,劉少奇!”話音未落,全場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於是,全會一致同意劉少奇為中共中央向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國家主席候選人,而朱德為委員長候選人。
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同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主席,成為繼毛澤東之后中國第二任國家元首﹔朱德當選委員長。碰巧的是,毛澤東和劉少奇分別就任第一任第二任國家主席的年齡都剛過花甲之年,61歲。
來源:《黨史文苑》
文章大家毛澤東
梁衡:筆走龍蛇驚風雨 毛澤東文章四大特點
王偉光:毛澤東思想永遠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劉學芝: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
毛澤東為何說“中國不亡,因為有陝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