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五章 走對路,才能不走回頭路
2012年12月20日14:1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成長的煩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煩惱時的滿腹抱怨和束手無策。經歷了煩惱,人的思想會更成熟﹔遭遇了難題,發展的思路會更清晰。無論是對於一個人,還是對於一個國家,煩惱都是成長和發展中不容回避的現象,關鍵是科學認識、清醒判斷、沉著應對。有了這種正確的態度,中國的發展就能夠逐步減少和克服“成長的煩惱”,不斷邁向新的歷史高度。

2011年初,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的“羅三妹山公園”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一時間聚焦了人們的“眼球”。令人新奇的是,這個公園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呢?

在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之際,香港愛國商人霍英東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曾回憶起這樣一件事:1984年春節前后,鄧小平來到廣東中山,入住中山溫泉賓館。溫泉賓館后面有一座“羅三妹山”,每天早上,鄧小平吃過早餐后,就會“晨練”登山,從山上可以望見整個中山。有一天,鄧小平行到接近山頂處才歇腳,聊了一會天,隨行人員說,時間不早了,下山那條路不大好走,還是從原路回去好了。這時,鄧小平若有所思地說:“向前走,我不走回頭路!”

就這樣,“不走回頭路”這句看似一語雙關的話,逐漸成為人們堅信改革開放道路的經典隱喻。據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鄧小平年譜(1957——1997)》記載,這一天是1984年1月28日。當晚,鄧小平在溫泉賓館會見港澳知名人士時還不無感慨地說:辦特區是我倡議的,看來路子走對了。之前,他也曾多次談過這個問題,他說:“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路子不會越走越窄,隻會越走越寬。路子走窄的苦頭,我們是吃得太多了。如果我們走回頭路,會回到哪裡?隻能回到落后、貧困的狀態。”

由此可見,鄧小平所說的“不走回頭路”的思想指向,並不是不問對錯的“一條路走到黑”,也不是不計后果的“不撞南牆不回頭”,而是建立在“走對路”的前提基礎上的一種信念和決心的體現。事實上,他也曾這樣評價自己:“我算是比較活潑的人,不走死路的人。” 總之,走對路,才能不走回頭路。這是鄧小平所開創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留給后人的寶貴啟示,也是我們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深邃把握國家大勢、科學謀劃未來發展的重要指針。

當前,要堅定不移地沿著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走下去,需要對我國的發展形勢及階段性特征有清醒的認識,需要增強發展的戰略遠見、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政策策略。那麼,為什麼在我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發展的難度反而增加了呢?面對發展形勢嚴峻、發展難度增加的現實,增強戰略遠見究竟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又應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策略呢?

一、發展高度增加發展難度

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不僅在於為當代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更為中華民族開辟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值得被銘記,關鍵在於其對現實具有啟迪價值。回首三十多年來所走過的光輝歲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艱辛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的奮斗歷程中創新發展的,中國特色主義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現實要求中健全完善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堅實步伐不斷邁向新的歷史高度。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偉大、最深刻、最生動的歷史性變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基礎、強大動力和必由之路。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們迎來了思想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興、文藝的繁榮、科學的春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正如胡錦濤所指出:“我國過去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

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的高度往往增加發展的難度。隨著我國的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深水區的頑石”日益凸顯出來,“觸礁”的風險系數也隨之增加。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凡有過經濟快速崛起經歷的國家,一般都出現過發展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復雜局面。特別是在其發展的最繁榮期,卻又易於被各種危機和矛盾所干擾或中斷,導致政局不穩、經濟停滯、民怨激憤。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