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改革開放能否深入推進,重點要看其體制機制是否健全和協調。
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要靠完善的體制機制來保障,也取決於各體制機制間的協調發展。不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生產力發展就不能長久﹔不促使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協調發展,上層建筑就會與經濟基礎脫節,發展也將難以為繼。
首先,改革開放所遵循的一個重要路徑是,先在局部區域或行業試行特殊政策,進而在條件成熟后隨即形成相應的體制機制來加以規范和推廣,有效避免了改革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注重發揮制度建設的戰略性、全局性作用,既消除原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體制中與科學發展要求不適應的障礙和弊端,又通過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特別是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加快促使局部區域和行業的特殊政策向著眼於在更大范圍適用的體制機制轉化的速度,及時解決因各種政策差異所導致的失衡、失范等問題,以制度建設鞏固改革成果,以體制創新激發創造活力。
其次,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是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行的重要兩翼,兩翼發展不均衡、不協調,就會導致國家發展的航程偏離軌道。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勢必對政治體制改革提出迫切要求﹔政治體制改革每推進一步,勢必伴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兩者相互適應、協調發展,共同推動改革開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有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進展,而政治體制改革卻顯得滯后。事實上,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后,鄧小平十分重視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並作過系統的論述,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為了深刻地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他圍繞保障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來強調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二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的情況下,為了使政治體制改革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他著重就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其相互適應問題進行闡釋。后一個時期,他特別強調:“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難於貫徹。” 這些思想對於今天的體制機制改革及其相互間的協調發展,仍然具有現實指導價值。
當前,在我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必須沿著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方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促使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與人民不斷提升的政治參與積極性相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