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同步”推進現代化進程
省委黨校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朱艷麗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今后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導向。“四化同步”發展是黨中央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也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期、新階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關鍵性戰略部署,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中國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斷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擴大國內需求、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選擇,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其核心在於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而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四化同步”發展又成為科學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首先,“四化同步”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既相互關聯,又良性互動,構成了完善的結構體系。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支持工業化,信息化又滲透到三者之中,將三者緊密聯系起來,構成共同發展的整體,體現了現代化發展的根本要求。其次,“四化同步”是協調發展的基本內涵。在“四化同步”發展中,需要將工業化發展的速度、信息化的程度、城鎮化的質量和農業現代化的效率協調起來,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轉變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模式,促進信息化成長,利用工業化實現的成果反哺農業,利用城鎮化的道路提升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提升農業現代化的內在潛力,實現“四化”協調發展。第三,“四化同步”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以新型工業化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信息化實現科技
可持續創新的動力,以城鎮化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承載能力,以農業現代化提供發展的可持續性農產品供給能力,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人口、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工業化已經進入到中期階段,信息化進入到成長階段,城鎮化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農業現代化進入到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階段。在這個特殊發展時期,一方面,我國“四化同步”發展不協調,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而農業現代化進程較慢,“四化”之間還沒有實現完全同步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四化同步”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進入到工業化中期階段以后,工業化不僅有能力完成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支持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而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也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基礎保障。
現階段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就是發展的不均衡性。工業化進程中的結構調整壓力、城鎮化發展的質量提升壓力、農業現代化的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增強的壓力、信息化的加速成長壓力等問題成為影響“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既要遵循“四化”各自的發展規律,又要適應新時期對“四化同步”發展的新要求,以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為著力點,加快轉變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方式,發揮工業化和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反哺作用和支撐作用,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以科技創新驅動新型工業化進程,以智能化為途徑提升信息化的水平,以加強制度建設提升城鎮化質量,以加大投入力度發展農業現代化,這是推動“四化同步”發展的有效途徑。
“四化”的深度融合、互動發展、互促共進、良性互動,是同步推進“四化”的根本要求,必須牢牢把握“四化”聯動的結合點、推進工作的著力點、政策措施的切入點、改革創新的關鍵點,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