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招標現場。(資料圖片)
經過近13個小時的激烈競標,央視2013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11月18日落下帷幕。經過10余小時的激烈爭奪,央視宣布,2013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總額158.8134億元,創19年新高,比去年增加16.2377億元,同比增長11.38%。
從競標熱度看信心指數
11月18日上午8點18分,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坐得滿滿當當,中央電視台2013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競購大會熱度空間。這場有著“中國經濟晴雨表”、“中國市場風向標”之稱的國內最大規模的媒體廣告競購活動,吸引了全國的251家企業參加招標。
《新聞聯播》報時組合廣告成為企業關注焦點。18日上午10點,第一個明標競拍項目——新聞聯播標版組合廣告第一時間單元正1播出位置開始競標,現場充滿濃濃的“火藥味”,當競拍司儀落槌前一剎那,新的競標者舉牌,新的爭奪開始……最后,加多寶力壓全場,以8600萬元成功中標,高於去年“明標”第一標的中標價。
這次招標會上,白酒企業依然是競標的主角。五糧液品牌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招標額超過去年的數額,表明看好明年下半年的市場行情,央視廣告投放對擴大品牌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十八大召開之后,大家更看好中國經濟走勢,對市場充滿信心。
央視廣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說,今年共有來自全國的251家企業參加招標,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和金融,增長較快的行業還有汽車、酒類、旅游等。“招標預售取得圓滿成功,這表現了大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減,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逐步趨穩,我們正在從過去的“數量經濟”向“價值經濟”轉變。
從參與企業看品牌理想
在央視2013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預售中,首個暗標《星光大道(超級版)》獨家冠名權被861號企業以3.399億元中標,引起競標場與媒體的關注。
事后揭曉,861號企業正是來自北京的果汁飲料企業匯源果汁。匯源果汁黨委書記趙金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3年春節之后,中國會進入新的更快速的發展期,而匯源也將馬上跨入21周年,匯源非常有信心取得更大成績。”
據何海明介紹,2013年的招標,食品飲料行業表現非常搶眼,除了伊利、蒙牛、匯源、雙匯等食品飲料巨頭投放繼續平穩增長之外,銀鷺、健力寶也重返招標。此外,一大批高端食品品牌開始走向央視熒屏,總體反映出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金融行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度,隨著金融行業品牌意識的提升,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齊聚央視黃金資源,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集體亮相。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成為國內首個參加招標的行業協會,推動行業整體品牌形象的優化。與此同時,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等保險巨頭也紛紛中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廣告招標預售特點看,IT通訊行業正風生水起,同時,競爭也越發激烈。剛剛過去的雙11網購狂歡節,支付寶總銷售額達到了191億元,是去年的三倍多。此次國際IT巨頭微軟首次參與招標預售,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國美庫巴均積極參加了現場招標競購,以小米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也閃亮登場。
從投標新兵看轉型之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創建“美麗中國”的願景,這對旅游業發展產生巨大利好。近年來,各省旅游收入快速增長,有些省份旅游已經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為綠色GDP作出了巨大貢獻。此次央視廣告招投標中,以省為單位推出的旅游品牌十分搶眼,各地紛紛向著品牌整合升級、集群式投放的方向發展,江西、貴州、山東等數十個省市的旅游品牌將在2013年亮相央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投標中,以史丹利化肥為代表的農業品牌加大了在央視的廣告投放力度,成為今年的一個新亮點。作為第一產業,農業開啟品牌化之路,顯示出我國農業正在進入產業化經營時代。
此次招投標還出現了新的參與形式。例如,我國黃金珠寶產業重要基地深圳羅湖區,整合區內珠寶企業參與簽約認購。此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成為國內首個參加招標的行業協會,推動行業整體品牌形象的優化。
一方面,國有企業依然保持著蓬勃發展的勢頭,對經濟發展依然有很大的推動力。曾經憑資源優勢保持領先的國有企業也開始了全新的品牌建設之路。今年的央視廣告招標預售中,人們熟悉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石化、中糧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等,以及央企品牌新軍中國郵政、中儲糧等,組成了一支強大而閃亮的品牌“國家隊”。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加快創新、培育品牌還需做更多功課。中檔市場中,本土品牌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在高端市場中,本土品牌仍有待發展。同樣,以日化行業為例,在高端領域,國產日化品牌仍需突破。如何擁有叫得響的中國高端品牌,還需要加快創新的腳步,下大力氣推進結構調整。
有關專家指出,今年的央視廣告招標總額創下新高,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點燃了一盞希望之燈。在釋放出上述信號的同時,也對下一步的“調結構”工作有一些提醒。例如,在保持飲料食品等傳統產業增長勢頭的同時,如何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社會服務業?如何讓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新的消費增長引領者,讓服務業真正成為重要的經濟發展推動力量?這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本報記者 馮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