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煌杰 1956年9月生於台北市,輔仁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哲學與文化月刊(A&HCI)編輯委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博士后,輔仁大學哲學博士。擅長領域:中西美學理論、知識論、西洋哲學史。
依山而居的西北建筑
江南水鄉
錢學森提到“要以中國園林藝術來美化城市……讓園林包圍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幾塊綠地。”
演講人:尤煌杰 時間:11月8日
地點:杭州·生活與發展論壇
從錢學森的“山水城市”觀念開始問題的探究
錢學森對於當代中國城市建設的想法,自1958年以來就不斷地在各種書信與文章中提出。其觀念是從“園林式城市”到“山水城市”發展而來。他提到“要以中國園林藝術來美化城市……讓園林包圍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幾塊綠地。”正式的“山水城市”觀念是在1990年的書信中提出的:
我近年來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的概念(觀念)?人離開自然又要返回自然。中國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區嗎?
這個“山水城市”的觀念的確立,則是在“山水城市座談會”的書面發言中展現出來:
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園林,讓現代中國的居民也享受到。這也是蘇揚一家一戶園林構筑的擴大,是皇家園林的提高。中國唐代李思訓的金碧山水就要實現了!這樣的山水城市將在社會主義中國建起來!
山水城市的設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結合。山水城市難道不該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城市構筑的模型嗎?
在對比古代與當代的山水觀念,錢學森說:“中國古代山水文化是‘出世’的,我們的‘山水城市’是‘入世’的。”至於如何從一般的城市轉化成“山水城市”,他提出四級(四階段)的城市建設:
一級:一般城市,現存的﹔
二級:園林城市,已有樣板﹔
三級:山水園林城市,在設計中﹔
四級:山水城市,在議論中。
對於山水城市的進一步說明,錢學森提到:
我近日想到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把建筑和城市科技統歸於我們所說的“建筑科學”,同時又將山水城市的概念提高到不只是利用自然地形,依山伴水,而是人造山和水,這才是高級的山水城市。
錢學森先生認為必須把“山水城市”的觀念融入建筑科學的理論層面。透過理論的指導作用來引領城市建設的方向。他指出“人造山及大型建筑”是高級的山水城市標志。“山水城市必須有意境美!何謂意境美?意境是精神文明的境界,在文藝理論中有許多論述講意境。這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在錢學森之外,其他學者專家對於“山水城市”也有許多進一步的詮釋與界說。例如吳良鏞先生認為“山水城市”是融和“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人類聚居環境。鮑世行先生對“山水城市”,也提出他對此觀念的概括:“尊重自然生態,尊重歷史文化﹔重現現代科技,重視環境藝術﹔為了人民大眾,面向未來發展。”朱暢中教授也提出:“山水城市”可以包含“園林”、“生態”、“森林”、“綠化”……內容。
“山水城市”是一個建於傳統美學觀之下,創發出來面對現代人大量聚居於城市中的一種理想上的解決方案。它至今仍是一個發展中的觀念,也是有待深化的理論發展的學說。
綜合以上所說,“山水城市”的觀念不是在城市之中插入一些山水的造景,而是要把“城市”和“山水”這兩種景觀結合起來的一種嚴肅的構想,它的實現必須有科學的理論基礎。此外,它還必須兼顧美學上的精神意境。究竟這樣的願望是否有實現的可能性?這是本文的問題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