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一年一度的中央工作会议,是来年经济工作的“定星盘”与“指南针”,今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会议顺利在京召开,此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做出了安排。那么,其中,有哪些新提法、新亮点值得我们关注呢?哪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欢迎走进本期人民观察栏目,一起来看一下权威专家的解读。
稳中求进,关键领域有所进取   关于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的理解,重点在于“稳”和“进”。第一,我们提出经济增长率要保持在合理区间,这就是在寻求稳健的增长率,保持经济运行稳定;第二,稳不代表原地踏步,要有所进取,而且这种进取要体现在关键领域,要在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寻求经济适度增长,进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实现稳中求进离不开政策手段,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基本的支撑。本次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进入2017年,这两个政策我们依旧都要用,而且要搭配着用。一方面是更多发挥财政政策支持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供给侧改革仍是主旋律>>详细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方。“既要完善体制机制又要实现中国经济治理转型和产业升级,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杨宜勇对记者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已在2016年“打响”。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供给侧改革会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我国将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这就必须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让供给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罗来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部署凸显两大特点:“稳”“新”>>详细

  之所以特别强调“稳”,是因为我国当前处于特殊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之中。就国际形势而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投资出现萎缩,地方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际金融形势多变,区域合作与全球合作遭遇阻力。就国内形势而言,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增多等。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均要求我们必须要“稳”。只要经济和社会能够平稳,就为大改革、大发展、大进步奠定了坚实根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详细

  会议提出,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被视为财税体制改革“最难啃骨头”的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将全速推进。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中,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是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刘尚希表示,财税改革紧锣密鼓走到现在,应以事权和支出责任为轴心,围绕这个轴心来推动预算改革和税制等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进。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

赵锡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详细

  应该看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体量大、产业丰富,在多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困扰着实体经济。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安排,解决市场准入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将举步维艰。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时,采取更加明确、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就进行了部署,对振兴实体经济进行了突出、明确的安排,包括形成比较优势、加强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及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等。

三管齐下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之基。国家要想长期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倪洋军) 【详细】
营造想干事的经济发展环境  想干事、敢干事的前提是要会干事,才能避免鲁莽蛮干、给经济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网友“倪洋军”) 【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变化。稳,体现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长稳定性增强,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本期编辑:沈王一】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