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袁黄与科举考试用书的编纂【2】

——兼谈明代科举考试的两个问题

张献忠

2016年05月04日18:58   来源:人民网

二、袁黄生平简介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晚年又自号赵田逸农,浙江嘉善县人。

袁黄有很深的家学渊源,其高祖袁顺因“靖难之役”中“与黄子澄谋匡复,事露出逃”,后定居吴江,“以训蒙为业”,袁顺的后代一直到袁黄的父亲袁仁大都“隐于医”。 袁仁与王阳明及其弟子王艮、王畿等都有往来,著有《周易心法》、《毛诗或问》、《贬蔡编》等经学著作。

袁黄13岁时,父亲去世,“老母命弃举业学医” 。但是后来袁黄遇到了一个云南孔姓异人,对他说:“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袁黄“遂起读书之念”,并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孔姓异人还预测袁黄“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结果皆应验,由此更加坚定了袁黄从事举业的信心。后来,袁黄又遇云谷禅师于栖霞山中,得其点拨,践行功过格,从此笃信佛教,发愿行善。

但是,袁黄的举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袁黄得云谷禅师点拨是在隆庆三年(1569),根据云谷禅师“汝二十年来被他(指孔姓异人——引者注)算定,不曾转动一毫” 和孔姓异人“明年即进学”之语推算,袁黄进学——考中秀才是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年袁黄十七岁,此后袁黄先后五次参加乡试,都以失败告终,“直至丁卯年(1567年——笔者注),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令县申文准贡” 。就是说袁黄在三十四岁才考中贡生。隆庆四年(1570年),袁黄在南京再次参加乡试,中举。次年,袁黄参加会试,“取本房首卷”,但因“五策不合式下第”。 后又五次参加会试,直至万历十四年(1586)考中进士,此时他已经53岁了,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对于艰难曲折的举业之路,袁黄是有着切肤之痛的,他在《寄夏官明书》中说:“弟凡六应秋试,始获与丈齐升,又六上春官,仅叨末第,秦裘履敝,齐瑟知非,落魄春风,孤舟夜雨,此时此味,此恨此心,惟亲尝者脉脉识之,未易为傍(旁)人道也。” 由此可知袁黄共参加了六次乡试、六次会试。万历十六年,袁黄任宝坻知县,在任期间,他革除杂役,减免旧赋,疏浚河道,深得百姓爱戴。万历二十年(1592),擢兵部职方司主事,适倭寇侵略朝鲜,明朝大举增援,得蓟辽经略宋应昌疏荐,袁黄到军营赞划。提督李如松“所部辽兵割高丽人首献功”,袁黄“驰谕禁之,且面数如松以袭封杀降之罪”,“如松大恨”,遂与赞画郎中刘黄裳弹劾诬陷袁黄,结果袁黄被削职归家。

归家后,袁黄杜门教子授徒,潜心著述,“四方从游者甚众”。 万历三十四年(1606),袁黄去世。天启元年(1621),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东征功勋,赠尚宝司少卿。

袁黄涉猎非常广泛,其门徒杨士范在《刻了凡杂著序》中说:“先生识高今古,学贯天人,上自天文、地理、历律、兵刑之属,下至奇门六壬、遁甲翻禽、阴阳选择之类,靡不涉其津而咀其真……” 袁著述颇丰,他自言“紬绎古今,删述经史,所著毋虑千卷,而刻行者三十余种” ,这可能还不包括他晚年编纂的《游艺塾文规》、《游艺塾续文规》以及死后其子整理的著作。袁黄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举考试用书,这些举业用书不仅反映了袁黄的举业思想,而且反映了明中后期科举考试以及整个思想领域的现状。目前,学术界对袁黄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功过格和善书以及宗教思想上;一是考证包括袁黄籍贯、生卒年等在内的生平事迹,对于其科举考试用书及举业思想却乏善可陈。下面笔者对袁黄编纂的科举考试用书做以钩沉,并藉此探讨袁黄的举业思想 ,探讨明中后期科举考试的指导思想以及二三场在整个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莹、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