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政干部如何看待“一把手”腐败——3位基层领导干部恳谈“权力观”

2014年10月08日10:13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原标题:党政干部如何看待“一把手”腐败——3位基层领导干部恳谈“权力观”

  编者的话:

  “一把手”腐败,在党员干部群体中成了一个敏感词,本刊记者在采访中遭遇尴尬——联系采访的十几位党政机关干部,要么直接婉拒、要么三缄其口、要么闪烁其辞,这种“说不得”与现在网络流行的“你懂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何“一把手”腐败的话题会成为官员们戒备的对象呢?在普通党员干部心中,究竟是怎样认识“一把手”腐败的?“一把手”的权力该如何导正?又该如何限制?

  幸而,经过一番周折之下,我们最终成功访到3位地方领导干部,以他们的切身感受,谈一谈对于治理“一把手”腐败的思考与建议。

让权力回归“正位”

中共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蒋 建

  从目前一些腐败现象来看,“一把手”腐败主要集中于这几个方面:违规用人、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生活腐化。诱发“一把手”腐败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的流毒,把少数“一把手”推到了“权力的巅峰”;二是少数“一把手”党性修养不强,放松了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是非观念、从政道德标准降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蜕变,对一些外在诱惑和内心欲望的免疫力、抵抗力也就相应下降;三是现行的体制还不健全,对“一把手”权力的限制不够,久而久之造成了少数“一把手”权力的膨胀;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把手”用人、用权、用钱等方面的监督制约不够。

  “一把手”腐败的危害,相较于一般官员的腐败而言更为显著,预防和遏制“一把手”腐败问题,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抓好教育、监管和激励这三个环节。

  第一,要抓好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从政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党性锤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一把手”的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觉悟,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扣好“一把手”思想腐败的第一粒扣子。

  第二,从制度入手,推动预防腐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党的建设和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针对“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得不到有效监督的问题,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规范,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分工,抓好权力的科学配置,有效化解“一把手”专权,打破权力垄断。其次,要抓好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监管。要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延伸监督范畴,加强对“一把手”用人、用权、用财和“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第三,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大官员财产公示力度,减少隐性腐败。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和网络监督。

  第三,加大对“一把手”的激励保障力度。对一些工作业绩突出的“一把手”可以适当提高待遇和级别,给予“一把手”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和更加稳定的职业预期。提高“一把手”的物质保障水平,在休假、住房、医疗以及离任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减少其受贿需求,提高腐败的机会成本。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正确的权力观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事业观的基础之上,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一把手”作为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二是要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实践证明,缺乏良好道德修养的党员干部,既不可能做到政治上坚定,也不会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更不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追求、无私奉献;三是要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发展观出现偏差,事业观就会陷入误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往往都是错误的发展观导致的。坚持正确的事业观,还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唯有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才能做到公正用权、公平处事、公道用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