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养老工程建设不能“老牛拉慢车”
郑家侠
2013年03月18日08:25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漫 画/ 唐春成

3月8日至3月14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微博)进行的调查显示(4562人参与),88.2%的人表示自己为父母的养老问题担忧。84.5%的人坦言将来养老的预期已经影响自己的职业选择。(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老龄化社会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受各种因素制约,许多人不可能“居家养老”,年轻人也不可能“带老上班”;老了怎么办,确是绕不过去的话题。88%受访者为养老担忧仅是现在调查数据,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为养老担忧。这是民间的纠结,也是给政府的鞭策。

必须承认,当老龄化社会汹涌而来时,政府并没有为迎接老龄化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看许多地方,上百老人合不到一个养老床位,诸多留守老人无奈地看着子女奔向城市,诸多儿女正折腾在回家养老的路上,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必将把忙于工作的年轻人折腾的离心、离岗,更将增加老人的悲哀和痛苦。这既透支社会和谐,又影响地方稳定,更损伤社会创造力和活力。

老龄化社会奔突而来,在养老工程的建设方面,不允许政府老牛拉慢车。目前各地养老工程建设过慢,社会养老还在试点,商业化养老还在观望,居家养老还没有成熟模式等,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养老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需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是政府公益基本养老工程必须提速;二要需要放手让各地进行商业化养老工程建设,让商业养老为社会养老分忧解愁;三要强制各地建设“公益居家养老工程”,以地方政府提供养老服务完成社会化的“居家养老”。

这些“养老模式”既需要法制层面的强制执行,又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日本比我国老龄化社会情况严重,但日本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在完成以上养老模式外,还投放了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即鼓励年轻人为60以后的养老买下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保险,将来可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优质养老服务;其次还引导公益、慈善、福利等机构更多涉入底层社会养老,基本解决了“穷人养老”问题;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88.2%受访者为养老担忧,是对我国养老工程建设缓慢的提醒。养老工程不仅需要尽快建设,还需要纳入政绩考核、立法倒逼。这样,公众的养老担忧才有望逐步消减。

相关新闻: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