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权威专家谈改革:以勇气智慧破除利益障碍和制度扭曲

2013年03月12日08:10    来源:中国网

李若谷:坚持改革的中国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

改革如果不坚持中国特色,就可能要失败。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要求,距今已有20多年,然而这一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政府主导,这是当前改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真正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落在实处,要见效果,就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然而,这一口号已提了十多年,但是基本没有转变,还是原来的运行模式。最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宏观经济管理的几个部门需要简政放权,如果没有简政放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实现不了的。

夏斌:改革要有具体“抓手”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基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是体现于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政策。但是如果直接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直指高度抽象的核心主题,既不好操作,又不具改革效率。因为作为核心问题的政府不恰当的行政管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几乎涉及到国务院所有有权的经济部门。此时若由不明实务操作的若干学者去反复调研,即使不闭门造车,恐怕也是拿不出解决全部问题的理想方案。而若交由政府管理部门反省自己,研究取消相应的行政管制条款,交出自己的权力,如同一个酒窖的守护权,让“酒鬼”这一守护人自动交权,同样是不可能的,多年的改革滞后也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因此,改革的“抓手”,还必须从眼前若干具体问题入手,推动改革进程的开始,推动生成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动力,并倒逼一系列制度的渐变,逐步逼近并最后达到解决“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的目标。

林毅夫:消除制度扭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

尽管已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但中国经济的制度扭曲尚未彻底消除,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扭曲。从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与大银行、股票市场得到资金支持的是大企业,其中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能得到金融支持的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富人拥有的企业,实际上得到补贴;二是资源税费极端低价。把国家财富转移到少数能够拿到开发权的国有矿产企业,或者是合资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这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三是一些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继续享受补贴。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原来的制度扭曲消除掉,这种制度扭曲的消除需要顶层设计。

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技术水平、制度效率水平来看,中国未来20年应该还有8%左右的发展潜力。但把这个潜力发挥出的条件是必须完善市场体制,让经济发展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同时必须改善收入分配,必须消除贪污腐败,这些都需要顶层设计。

迟福林:攻克既得利益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经济生活领域应当坚持在市场主导下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而不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的有效作用。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增长体系里的基础地位。市场自身存在失灵,存在缺陷。弥补市场失灵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政府自身也存在失灵,不能以失灵的政府来替代失灵的市场,也不能将政府转型不到位形成的“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有效干预画等号。坚持经济生活中的市场导向改革,防止权力与市场结合,防止行政垄断,防止特权经济,是防范“成长陷阱”的关键,是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利益掣肘。当前,利益矛盾增多、利益关系失衡已成为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但从现实的情况看,首要任务是如何强化政府的公共利益代表者角色。客观地看,增长主义政府倾向具有普遍性,并具有强大的惯性。这种倾向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改革阻力。这些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泛化、虚化、口号化都与此直接相关。能不能扭转政府的增长主义倾向,能不能防止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掣肘扭曲改革,是改革顶层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上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