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前线》编辑部
2013年02月18日14:39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重视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作用

  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报告首次把“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内容之一,由十七大报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扩展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是必然要求。“法制保障”的提出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国情相一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体制合法性的体现,意味着要在法治的轨道内管理社会,在法治的轨道内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消除社会冲突。

  社会管理的三个重要途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

  报告指出:“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源头治理体现为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需求,同时,还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动态管理就是社会管理要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动态管理转变。主要是建立各种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的体制和机制,使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来又能得到制度上的及时解决,这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应急处置是指针对自然界和社会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目的是在突发事件面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

  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

  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尽管十七大报告已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此次,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对于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报告指出,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等等。“美丽中国”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