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前线》编辑部
2013年02月18日14:39   来源:前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方面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政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方面讲,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追求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十八大报告首次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采取开放式的表述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社会上和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样的表述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应该说,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价值观有利于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培育更多的社会共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结果。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突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对近年来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实践的总结,意味着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并列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创新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根据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许多社会问题难以通过改善民生得到根本解决这一国情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内容相比,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创新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即它不是单一的体制创新,而是涵盖了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在内的体系建设。强调社会创新管理的突出地位并不是要弱化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社会管理:加快形成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一个机制

  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体制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机制,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一个机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根本,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基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支撑,社会管理机制是动力。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前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