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专家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乡村治理,正是对一系列乡村治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乡村治理是当今大部分国家对于农村管理方式的一种统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扬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当前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利益格局也不断调整,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6%,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注前所未有;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民对事关切身利益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经济权益更加重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农民要求村务公开、透明,参与村集体事务决策的呼声也渐高。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首要一环。可以说,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今年的一号文件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阐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序发展社区性社会组织。
专家表示,今后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积极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是乡村治理的另一重要求。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包括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在实践中,一些村建成了村民议事平台,健全了“四议两公开双监督制度”。村级开支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党员会议审议,同时决议事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并接受村民监督委员会和乡镇包村干部监督。这种工作法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了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是乡村治理的又一重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和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较强,农村地区的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则相对滞后。这迫切要求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
如今,农村的交通、环境、卫生,农民的医疗、住房、社保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乡村治理。吴扬表示,健全乡村治理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寻求适合于国情乡情的治理定位。通过完善现有的乡村治理体制和机制,达到乡村治理的良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