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所有的干部都应该走转改
祁金利
2013年02月16日11:2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相关阅读

祁金利:精神状态不是小事

祁金利:为什么一些干部缺乏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激情

祁金利:关于文化的几个观点

祁金利: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几个观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推出的新闻战线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走转改”活动发端于新闻战线,由于抓住了作风、文风这些关键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风、文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风问题的表现,因而抓作风和文风,也必然会促进党风的好转。因此,“走转改”活动包含的原则、观点、方法和要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具有普遍意义,所有的干部都应当“走转改”。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干部参加“走转改”,是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出主意。定计划、做方案、出政策、提要求,都属于出主意的范畴。人的正确主意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来自于实践。基层就是实践的第一线,群众就是实践着的主体。因此可以说实践出真知,基层出真知,群众出真知。走基层,就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脱离基层,必然脱离群众,也必然陷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的泥坑,出现瞎指挥、信口开河、言不及义的现象也是就不奇怪了。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干部不到基层去,不去摸农村,摸企业,摸市场,是不可能做好顶层设计的。也有的同志说,现在通信条件好了,不下基层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是,下基层解决的不光是一个信息问题,更有干群关系和感情问题。通信技术的发达使得空间距离不成问题了,但是离开了和群众的密切接触,心的距离可能就产生了。同群众的密切接触,这是任何先进的通行工具和技术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从党的宗旨要求来说,走转改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应当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民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为人民服务,首先就要为构成人民主体的基本群众服务。这就是基层的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只有为人民服务,也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也才能依靠的上人民。不要仅仅把走转改看作是一种集中式的教育活动,而应当看作是贯穿党员干部工作始终的必修课,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把工作做到基层群众身边。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各级各类组织,有8000多万党员,如果每个组织都能更多地联系几个基层组织和群众,每个党员都能交几个基层的朋友,认几门穷亲戚,为他们解决实际而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服务,干群关系就能大大密切。

从作风上讲,“走转改”倡导的是求真务实、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干部当中有一些不好的作风,一是官僚主义的作风,喜欢高高在上,吆三喝四,盛气凌人,靠吓唬人过日子。决策习惯一言堂、拍脑袋,平时摆架子不学习,遇事没主意或者出馊主意;二是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作风。凡事围绕自己的庸俗政绩,干一点事情就大吹大擂,生怕人家不知道;三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讲话办事定政策发文件,单相思一头热,言不及义、文不对题。所有这些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从推动工作上来讲,走转改就是要求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亲历亲为,带头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问题。基层工作有难度,但一切困难和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干部带头,就为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就是这个道理。具体工作中,干部应当在落实上级政策上下功夫,要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一分面上号召九分个别指导,把工作下在基层,下在垄里。过去我们不是总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么?下基层,靠前指挥,体现的就是一种动真格的精神,就是认真的精神。倘这样,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作者为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博士,研究员)

人民网记者赵晶独家约稿

(责编:赵晶、秦华)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