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守国门 百姓得实惠
原题:自家的钥匙应掌握在自己手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的英文名称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缩写为BDS。该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标准时间信号发播)服务。
有了GPS(全球定位系统)为什么还要建立北斗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称“北斗”)卫星系统总指挥李长江无数次回答过这个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获评2012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大奖后,李长江不无感慨地说:“谁都不愿意自己家的钥匙掌握在别人手里!”
卫星导航正是这把守卫国门的“金钥匙”。
美国研发GPS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导弹的精确制导,是为了其全球的霸权和大国地位。有鉴于此,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人的伽利略系统也相继启动。中国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应当具备相称的国防安全实力。
正如同没有“两弹一星”,中国今日的命运难以想象。而今若依赖GPS,我国的军舰和导弹岂非在“裸游和裸飞”?!
“作为一个文化和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的国家,我们更应该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李长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坦言。
北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跟踪研究,2000年开始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当时依靠着两颗静止轨道卫星,以及地面的基站,北斗初步提供了定位服务。“从无到有,我们至少有了急需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唯一一位女性总设计师杨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个被称作“北斗一代”的导航系统从此开启了中国人自主导航的时代。
北斗二代系统于2004年8月31日正式立项,2007年4月17日发射试验卫星,2011年12月27日提供试运行服务。
按照有关规划,2020年前后,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二期工程将竣工。届时,我国的北斗将真正做到为世界导航。
如今,年轻的北斗正在为保护国民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悉,在缉拿湄公河惨案元凶的过程中,北斗功不可没。因为用普通的手机进入国外信号网络,往往会暴露位置和身份。在对元凶的前几次追捕中,皆因此使得犯罪集团有所警觉而逃脱。最终,专案组使用北斗进行联络而成功抓捕糯康等人。
目前在中国南海、东海的渔民们均已经安装上了北斗的接收终端。通过该终端可以清楚地记录下渔船的航行轨迹,这有力地维护了我们渔民的捕捞权益,为处理争端时保存了证据。一旦渔船遇险,借助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救援中心第一时间可获知其具体位置,可方便地组织附近船只来救援。
这把“金钥匙”还能为国民经济带来真正的财富。随着北斗正式运用,相关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仪器设备的制造还会带动整个卫星导航,地理信息产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前景不可估量。
2012年12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称,现有的设备将会至少兼容互操作GPS和北斗两套系统。两套系统的兼容意味着可参与定位的卫星增多,这无疑将增加用户定位的精度和速度。就像开通了新的电视频道,你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任选收看。
“相比GPS来讲,北斗具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对很多用户是非常有用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导航卫星系统的用户来讲,收到的卫星信号数越多,老百姓就越得实惠,定位精度也就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