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万鹏
2013年01月24日07: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喆
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传递反腐倡廉新信号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万鹏)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此,人民网邀请到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喆教授围绕权力制约,腐败的惩戒机制以及防范机制话题与网友交流。
林喆教授认为,2012年的反腐败有一个新的特点,就在于群众对反腐败的热情越来越高,所以2012年出现网络反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网络反腐,这是群众反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能够涵盖整个群众反腐的形式。群众反腐也不仅仅具有网络反腐这一种形式。
她指出,网络反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反腐败。网络反腐不等于制度反腐,但是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制度反腐在一些地方采取了网络反腐的形式,比如像一些纪律检查部门、监察部门都积极地利用网络接受群众的举报。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网络反腐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就是它的主体是谁。网络反腐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当然也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林喆教授谈到,群众的网络反腐里面包括以下人群:第一类就是学者,学者往往利用自己的博客,然后设立反腐败的平台,在他们的网络平台上专门宣传中央从上到下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反腐败的政策、措施、决议。另外,在宣传自己对于腐败问题的种种看法和理论。有的学者还接受民众的举报,把部分经过调查的材料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披露。这是第一类人。学者的反腐败通过网络反腐败,扩大了学者的理性的思考,披露了他们的一些思考。对于反腐败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就是纪检监察这些组织机关。这些组织机关,他们在网络上进行反腐,比如接受群众的举报,并把调查的情况在网上公布,广而告之。这些也是反腐败的主力军。
第三类人就是深受腐败、贪官迫害的群众,他们举报无门,开始自己办网站进行揭露。这类群众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应该有真凭实据,而不是采取谩骂、毁人的做法。这些群众因为不懂得如何有证据的进行反腐,所以往往容易伤及自身,被人起诉。
第四类人叫“四仇”人员,四种仇恨人员主要包括:仇共(仇视共产党)、仇富(仇视一切富人)、仇官、仇名(仇视名人),这四仇人员一旦进入到反腐败的队伍中来,危害性很大。这些人往往情绪化的发泄,对于反腐败的危害很大。
第五类人就是网站上的散兵游勇,这些人没什么事,在网站上看看新闻,东逛逛西逛逛,正好逛到哪个网站上进行人肉搜查,他们也参与进来,他们不是游手好闲,有人称他们为好事者。这些人的法治意识不是很强,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确。他们的反腐败热情大半靠的是情绪,由情绪使然。这些人对于网络反腐危害也很大。和四仇人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时期可以形成一种风潮,杀伤性很大。这类人群反腐行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有,对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行为的规范和上网意识法制化。我们讲网络反腐的时候,当然主要不是讲这些人的网络反腐,但是这些人的存在对于网络反腐的制度化不可小觑。
最后,林喆教授提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人肉搜查。人肉搜查,现在被网民频频的使用,有的时候就变成了网络反腐的代名词。好像要网络反腐就必定要进行人肉搜查。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见解。人肉搜查不是一种好的形式,它至少在几个方面有缺陷,比如说它搞的实际上是有罪推定,在完全不了解搜索对象的情况下,就假定他是贪官,然后进行有罪推定,然后进行搜索,这不符合逻辑。
相关专题 |
· 学习贯彻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