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愈发显现出来。
近些年,伴随着人们公平意识的日益强烈,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非常突出,渐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制约发展的难点。房价攀升所造成的民怨,教育不公所引起的不满,收入差距拉大所导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考验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并且很多矛盾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造成两难的复杂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这就是当前我国在实现快速发展以后,发展难度反而日渐增加的一个现实例证。
从国际来看,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这也极大增加了发展的难度。
目前国际上也出现了两种针对中国的自相矛盾的声音: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同时,“中国崩溃论”也时有泛起。比如,2011年7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商业版刊登华纳的文章——《通向灾难的高速之路》,就借喻之前几天在我国发生的“温州‘7?23’动车事故”恶意推测,“中国高速火车脱轨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亦将脱轨”。这些歪曲中国、唱衰中国的不实言论,除了别有用心的险恶伎俩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上面对中国崛起所呈现出的复杂心态,从而进一步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复杂、更微妙了。
人们可能会问:我们不是经常说,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现在我国经济确实取得了大发展、大跨越,为什么解决问题的难度反而增加了呢?
首先,这主要是由“成长的烦恼”所致。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快速发展时期出现这种复杂局面和情况,确实很难避免。这是因为,任何战略选择,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它在着重追求一方面价值的同时,就可能忽略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是苛求尽善尽美,而是结合实际解决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并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作出清醒判断、进行有效应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需要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在有条件的领域、行业、地区率先实现突破。这就决定了在发展初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均衡发展,不可避免地使某些群体在发展中付出更多的代价和牺牲,使某些领域、行业、地区在发展中呈现滞后的状况,等等。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和扩大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等问题,就是对“成长的烦恼”这一固有现象的集中体现和现实反映。
正是在这样的利弊权衡和慎重考量下,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的发展思路。在1988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对这个思路作了详细的概括和阐释。他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为此,他甚至还提出:“我们本钱少,但可以通过开放,增加就业,搞税收,利用地皮得点钱,带动发展各行各业,增加财政收入,获得益处。” 现在看来,邓小平所提出的这个发展思路,是符合落后国家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当时我国的历史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