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姜长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种“四化”同步发展的思想富含新意,富有启发。科学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思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工业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竞合关系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前,我国在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速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在此阶段最容易出现农业资源和要素向城镇加快流失、农业发展萧条衰败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迅速凸显,许多地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与此都有很大关系。因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首先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工业过快流失的问题,增强农业对优质资源、优质要素的吸引力。
二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惠发展、融合发展。辩证地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仅有竞争关系,还有互惠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惠发展的过程。比如,通过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农业的装备条件,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农资工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3%。这是一个重大的拐点性变化,意味着此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应该出现阶段性深化。由此引发的需求结构、消费方式乃至生产方式变化,将会深刻影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力量。比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将会日益追求营养化、美食化、便捷化、市场化和安全化,要求加快工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甚至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式。
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当今世界,信息化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仅迅速提升了产业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在不断催生产业形态的变化。比如,在许多地方,信息化与休闲观光农业的结合,加速了休闲观光农业与中高端市场的对接;信息化与科技入户对接,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正在发挥重要的“乘数”效应。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日益引起重视,但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重的原则,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按照低成本、广覆盖、重实效、可持续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向农业产业链全程渗透,整体提升覆盖农业产业链全程的信息化水平;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集群等加强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实施区域层面、产业链层面的农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按照能力优先的原则,大力促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与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对接;大力支持公共服务机构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水平,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建立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服务与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融合发展;优先支持城乡合作、主要农产品产区与销区合作,建立依托信息化的产销衔接平台;优先支持城市信息化服务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信息化发展方式;明确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各类农村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重点,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为有生力量,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络发展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