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满足时代呼唤的探索实践砥砺前行
过去10年,我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政府财政支出体系,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出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机制初步建立。
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建设等一批新的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近几年,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比2003年增加2810亿斤。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每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如今,农民不但种地不再交税,还过上了国家给补贴的好日子。2011年,中央财政支农四项补贴达到1406亿元,比2010年增加180亿元,是2004年的9.7倍。
得益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过去10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
近年来,我国不断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意愿一步步变为现实。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13个省份和其他一些省份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回顾过去几年,各地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有的侧重制度设计,有的注重经济互利,有的着眼利益共享,尽管领域不同、重点不同、进展快慢不同,都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由于城乡制度的差别化,户籍上附加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具体政策,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1年的51.27%,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亿以上,同期乡村人口减少了1.5亿人以上。我国人口结构的“一增一减”,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更加迫切。改革户籍制度,统一户籍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广州,“农民工积满60分就可以申请入户”;在成都,推行了以“城乡自由迁徙”、“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前行,这种应时代呼唤而产生的改革受到农民欢迎。
近日,国土资源部透露,截至9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率按宗地统计达到83%。按照规定,今年年底前,要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
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农房抵押融资……各地、各部门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步伐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