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断是对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深化和发展,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从本质上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调整城乡关系,不断破除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体制机制制约,建立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一、适应时代要求的政策内涵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已明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之一。
从农业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比,仍处于小规模和弱质化态势,农业生产率比较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国际经验表明,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不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而且会成为国民经济的短板,制约现代化的实现。
从农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与城市相比,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差距还是比较大。
从农民收入看,1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810元和6977元。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产品价格上升有限、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可能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种种因素都将使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10年前,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明确提出了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并就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了新要求。
10年间,中央连续出台9个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贯穿其中,认识不断深化。
认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农业政策,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内涵不断丰富,重要性不断提升。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述既保持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政策的延续,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同时在城乡一体化机制和发展方式上具有创新性,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