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四部分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个论断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党对城乡发展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对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它的提出: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我们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加快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
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一半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
必须看到,“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如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不外乎就是有两条路,一是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但这个增长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三农”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但毕竟我国的农业人口基数太大,有限的资金难以使更多的人受益,所以,就目前现有的财力,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大量的资金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其他途径就是要从非农产业发展来解决。
二是要不断地减少农民,不拓展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富余人口的吸纳空间,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为更多农民提供更多、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使大量的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走出来,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所在。同时,也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农民数量的不断减少,为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因此,必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在今后的具体实际工作中,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和弊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惠及城乡所有人员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