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公共文化事关民族未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全民族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从总体上来看,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在未来应努力改变立足优势、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积极扩面上,做到普惠与提升并重,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为此,要把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处理好长远发展与现实推进的关系
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既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又着眼长远,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应当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体系化作为长期追求,努力实现公共文化长期惠民利民。一是工作任务从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创新基层服务为主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以硬件建设为主向内容建设为主转变,三是工作机制要从推进重大机制建设向以完善日常管理的机制转变。
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的关系
整体发展对于我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决不能单打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组织支撑、人才资金技术支撑、制度设计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由于存在地区差距,对薄弱环节、形成重点突破十分重要,需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各地区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模式。最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点”推进向全面突破转变,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内容建设的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与内容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以建设为主向建设与管理服务并重并举转变,改变文化内容和服务远远跟不上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的状况,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有效”,在抓好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
处理好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关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政府首先必须坚持公共文化的非营利色彩,但不是所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都适应这一原则,在一些领域引进市场力量是必须的。当前,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区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对于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政府应该身兼供给的安排者和生产者双重角色;对于文化演出产品和服务的属性更多地定位为准公共性产品,政府应当进一步放松管制,鼓励和扶持民营演出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逐步担负起繁荣文化演出市场主体的责任。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方式构建更透明、更有效率的投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扩大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进而实现双赢。
处理好突出主旋律与群众自娱自乐的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于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政府要积极地接纳,不要进行过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