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楊宜勇:供給側改革仍是主旋律>>詳細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進入轉型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方。“既要完善體制機制又要實現中國經濟治理轉型和產業升級,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很重”,楊宜勇對記者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已在2016年“打響”。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年,供給側改革會持續發力、深入推進。我國將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的發展動能。這就必須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讓供給側改革引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羅來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經濟部署凸顯兩大特點:“穩”“新”>>詳細
之所以特別強調“穩”,是因為我國當前處於特殊而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之中。就國際形勢而言,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投資出現萎縮,地方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國際金融形勢多變,區域合作與全球合作遭遇阻力。就國內形勢而言,我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經濟轉型困難增多等。無論國際形勢還是國內形勢,均要求我們必須要“穩”。隻要經濟和社會能夠平穩,就為大改革、大發展、大進步奠定了堅實根基。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詳細
會議提出,要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落實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被視為財稅體制改革“最難啃骨頭”的央地財政關系改革將全速推進。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在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任務中,理順央地財政關系是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劉尚希表示,財稅改革緊鑼密鼓走到現在,應以事權和支出責任為軸心,圍繞這個軸心來推動預算改革和稅制等一系列改革全面推進。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
趙錫軍: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詳細
應該看到,中國的實體經濟體量大、產業豐富,在多方面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不容忽視的是,發展不均衡問題依舊困擾著實體經濟。例如,在實體經濟發展中,中小微企業相對於大企業屬於“弱勢群體”,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安排,解決市場准入等問題,中小微企業將舉步維艱。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時,採取更加明確、有針對性的措施。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方面就進行了部署,對振興實體經濟進行了突出、明確的安排,包括形成比較優勢、加強創新、改善營商環境及推動市場公平競爭等。
穩定是發展的基石,行穩是致遠的前提。實踐証明,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今年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發展出現更多積極變化。穩,體現在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增長穩定性增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才能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本期編輯: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