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專家做客人民講堂,左起韓慶祥、邱耕田、趙 培、陳冬生、李海青
主持人:各位網友,下午好!剛才我們五位老師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前半部分做了簡單介紹。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做客本場訪談的另外四位老師。他們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趙培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教研室主任陳冬生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教授。歡迎四位老師做客人民網!剛才前五位老師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前四個層次作了一個簡單介紹,實際上也談到了“三個自信”的問題。我們在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時候,也要充滿自信,要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充滿自信。邱教授,您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做到這樣一種自信?
邱耕田:我談一下話語自信問題。話語自信,實際上是中國自信在中國話語體系上的反映,也就是說,中國自信是話語自信的基礎,話語自信是中國自信的一種表達。我們隻有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充滿自信,對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今天和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才能真正確立起話語自信。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
確立話語自信的意義重大,它是現階段建設中國話語體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擁有了堅實的話語基礎和科學的話語體系,但由於種種原因而缺乏話語自信的話,那麼我們在與世界的交流、交鋒、交往中就挺不起腰杆,就會影響我們掌握話語權。
在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國門的打開,我們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許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這就在一些國人的心裡產生了比較強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一些人總覺得,西方的月亮比我們的圓,西方的花比我們的香。他們嚴重缺乏對國家、民族及其發展的自信心,也缺乏對我們話語的自信心。比如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國人在出國的時候,自稱是日本人,這就是一個典型表現。還有,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大量的思想、觀點、概念傳入或引入中國。對於西方一些好的東西,我們當然要學習借鑒!但是,國內一些人在著書立說時,總是言筆稱希臘,搞學術研究上的崇洋媚外,以大段引用西方人或者外國人的觀點、概念為榮,對於國內同行一些富有創建性的觀點、說法很少提及,不屑於引用。這也是缺乏話語自信的一種表現。現在該是我們堅定中國話語自信的時候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在越走越寬廣的中國道路上,以頑強的中國精神、可貴的中國品格,不斷進行著中國探索,努力創造出中國奇跡,演繹著神話般的中國故事。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得到了極大增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全世界都在矚目中國成功就表明,中國人既不是解放前的東亞病夫,也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假日本人,我們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喝的是黃河水,寫的是方塊字,做的是中國夢。就是在這樣一個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時代,我們必須堅定中國自信,包括中國話語自信。就是說,我們要用喜聞樂見,能聽懂、能接受的內容和方式,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宣傳好中國道路,要在國際舞台上敢於和善於發聲。
當然,我們在發展進程中還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到我們的自信心,包括話語自信的培養和確立。正因如此,盡管我們在客觀上具有了自信的基礎,但一些人在主觀上仍然缺乏自信,既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缺乏自信,又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傳統缺乏自信,還對我們的國家、社會和人民缺乏自信。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柯偉林是知名的中國通。他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指出:“中國很強大,但仍不夠自信。”對此,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問題是推動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的發展,就是一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追求成功的過程。就是說,我們在發展進程中雖然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同時還擁有解決問題的條件和能力。因而,我們絕不能因為當前面對一時難以解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在主觀上缺乏自信。
如何來培養或者確立自信呢?根據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教授的觀點,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因而我們要從過去中國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強大或者頑強的生命力和延續力中尋求話語自信。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因而我們要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尋求話語自信。第三,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貧窮落后的面貌,從而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因而我們還要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尋求話語自信。總之,事實的優勢如果不能轉化成輿論的優勢,我們就仍然不能贏得人心。同樣,實踐成果的自信如果轉化不成話語自信,那麼我們仍然不能掌握話語權。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話語自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