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沈丁立
專家學者解讀習主席演講:
人民網北京3月28日電(萬鵬)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就此,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指出,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提出了中國的世界文明觀。這是當代中國領導人首次系統提出對世界文明的看法,指出文明有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
沈丁立談到,如同生物有多樣性,文明也有多彩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何養就構成了一方的文化。而文明是對文化精華的提煉,文明的多彩性還有甚於多樣性。大千世界的文明各具特色,因此形成人類世界的多彩。正因如此,各種文明需要相互鑒賞,相互借鑒。我國在去年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其內核是“政治互信、經濟互利、文化互鑒”。從對美交往到對歐交往,我國的世界文明觀也在延伸,這次提出的文明多彩則是將此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文明是平等的。沈丁立指出,文明隻會各具特色,絕無高低之分。一個真正自信的民族既不應妄自菲薄,也不應傲慢自倨,而應平等相待,謙遜交流。由於世界各個民族與種族的發展在時空與地域上受到局限,以各自習慣為標准形成的自身中心主義情況還屢見不鮮,這時,以一種寬大的文明、平等之胸襟去看待別種文化與文明,將大有益於世界的和平與和諧。
最后,沈丁立強調,文明需要包容。由於文明發源於不同時空,其載體與表達存在著千差萬別。但出於形形色色的偏見,以民族中心主義為表現的文明排斥,即使在當今時代也層出不窮,因此導致文明兼容受阻,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面臨障礙。這些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究其深層原因,在於將自身文化習慣去強制性衡量他者行為。習主席談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在於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形成的交融互鑒,這使中國文明經久不息、根繁葉茂。
習近平主席歐洲出訪系列解讀:
相關專題 |
· 沈丁立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