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胡培兆:經濟學研究不能永遠甘做外國的小學生
2013年07月30日08:37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胡培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流地位不可動搖

內容提要: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我國經濟學界沒有理由奉當代西方經濟學為主流經濟學,再甘願做它的小學生。相反,應當在創建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中國經濟學中,堂堂正正地做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華民族復興的學者。政治經濟學在我國滑落,主要責任是我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者沒能緊跟時代潮流,而習慣於固步自封,著作缺乏時代感。創新是靈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隻要順應浩浩蕩蕩的改革開放大潮,奮勇進人理論前沿陣地,努力開拓、創新,奪取理論制高點,發揮理論創新的先進性和權威性的引領作用,就必定能堅守住主流地位。

1949年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學均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毋庸諱言,我國政治經濟學除上世紀50年代以來作為新尚學科曾風靡盛行一時、改革開放最初十來年也有過亢奮繁榮期之外,聲譽與影響就漸趨衰落了,當前已處於式微狀態,幾乎成了老年學,主要是一些老學者在寫些余熱文章。在個別大學由“海歸派”獨掌控制的經濟學院,原本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著名老基地,現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已被清理得幾乎沒有一席之地了。我這樣說必定會遭人異議甚至激憤,可我又何嘗愛說這些連自己都不愉快的話呢?只是在當代西方經濟學特別是美國經濟學在我國講壇論壇被新生代追捧為顯學而獨佔鰲頭不可一世的態勢下,強烈感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面對這種被動局面,也有責任和義務去開創政治經濟學復興的生動局面,以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要。

1983年3月我有幸參加了在京大規模舉行的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教育部在中央黨校聯合召開的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學術報告會上,連續幾天聽取和討論了周揚、馬洪、胡繩、張友漁、於光遠等的報告。13日那天還參加了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萬人紀念大會,聆聽了黨中央的《馬克思主義偉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們前進》的長篇重要報告。報告中說:“現在我們大家都更加深切地感到,沒有馬克思的學說,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認真學習馬克思的著作,從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整個紀念活動庄嚴熱烈,深受鼓舞和教育。奄忽間今年是馬克思逝世一百三十周年了,我想復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在我國的主流地位,是對這位“千年偉人”的最好紀念!復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主流地位之路,主要是要自信和強化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是以中國人的國格與人格來研究經濟學的,要堂堂正正地做中華民族復興的學者,不能永遠甘做外國的小學生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德國的經濟學都是舶來品,德國的經濟學教授都是外國的“小學生,盲從者,應聲虫”。① 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就要更遜一籌了。資產階級經濟學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逐步舶來中國,可舶來的主要都是經過第三國咀嚼消化的轉手貨,中國的主流經濟學教授就更是小學生的小學生了。除了鸚鵡學舌般地人雲亦雲傳銷舶來品外,很少有結合國情聯系實際提出新的經濟理論來。1937年夏炎德就有過批評意見。他說:“溯經濟學之傳入中國,於茲已四五十年,時間不可謂太短,而檢討過去,果有博通各國各家思想,針對中國國情與需要,而自成一體系之經濟學乎?曰:蔑有也。”“還觀吾國經濟學界,猶停滯於接受外來思想之時期,不少學者且視為固然,各以其留學國或師承之學說奉為圭皋,曾不思轉而自謀創造。……此余對於中國現行經濟學未能滿意也。”①“我國經濟學界之著作,目前因未脫除先進國影響,而達於創造時期。”②②斗轉星移過去了七十多年,此評論所反映的情況,和今天我國講壇論壇上依然盲目崇拜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狀況又何其相似乃爾!也就是說做了一百多年西方經濟學的小學生今天還在繼續恭恭敬敬地做著。有這個必要嗎?過去有句老話叫“弱國無外交”。難道我們今天還是無外交、無語言、無經濟學的時代嗎?

①(郭大力、王亞南譯的《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ⅩⅤⅢ頁。)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政治經濟學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